首页 > 专题专栏 > 第二届地学知识网络答题竞赛(已归档) > 地学小知识
2.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3.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上的第四位。中国主张12海里领海权,即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国领海。我国内海、领海共有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4.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所以,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5.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故而人均资源不足.
6.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1)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根本性措施,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的排放,植树造林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控制人口数量等。
(2)在海岸带修建防浪堤坝等。
(3)人口迁移。
7.精准农业耕作是一种把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农田耕作生产的方法.它根据田间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状况等差别,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智能农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信息管理及农田投入的调节与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8.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无关的是( )。D
地球上由于其合适的内、外部条件而存在生命物质:
(1)外部条件:
①太阳光照稳定
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运行轨道安全
(2)内部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合适的温度
②昼夜更替周期不长
③体积、质量适当——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存在
④存在液态
9.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总体积为14.1亿立方公里,其中只有2%是淡水。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立方公里左右。这些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10.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产138种,查明资源储量120种,煤、铁、铜、钨、稀土、水泥用灰岩、萤石等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有所增加,水泥标准砂、铸型用砂、玻璃用砂、叶蜡石、明矾石、高岭土、普通萤石、建筑及饰面用花岗岩石材等28种非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
11、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区,其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是我国轻稀土主要生产基地。离子型中重稀土则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12、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
13、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防护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根据黄土高原现状,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利于耕种;打坝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沟底平地,既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
14、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方丰富北方少,东多西少;总体水资源情况是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属于人均量极度缺水的国家;年内年际分配不匀,变化量大,旱涝灾害频繁。
15、我国的三大林区包括东南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其中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是天然林区,东南林区是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
16、由联合国列出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包括:(一)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酸雨蔓延;(五)森林锐减;(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污染;(九)海洋污染;(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7.内蒙古高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华北平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大兴安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
18.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9.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是南海,其次是东海和黄海,面积最小的是渤海。
20.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五大威胁:威胁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威胁二:海洋资源过度开采,威胁三: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威胁四: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威胁五: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21.1990年我国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有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南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和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22.我国已建立30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60个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23.海拔较低的地区最先被淹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四个地形区中,我国将被淹没的地区是华北平原,海拔最低,在50米以下。
24.武夷山已纳入世界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5、《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确定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针,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6、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这里峰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在北回归沙漠带上有这么一个生意盎然,碧绿青翠的世界实为奇观,弥足珍贵,因此,1956年鼎湖山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属下唯一的自然保护区。
2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8.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将海洋功能区分为五大类,即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
28.世界海洋日是7月18日。
30.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解决措施有南水北调、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31.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
32.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其皆源自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的引力或源自太阳能辐射。海洋能的特点是蕴藏量大,可以再生。
33.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₄·nH₂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4.湖泊从宏观来讲,经过地壳的变动、水源以及它的出路、泥沙、历史上人为的作用等原因在不断变化。
35.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3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较为稳定,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7.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海平面上升。
38.地球表面是一个高低不平,极其复杂的自然表面。假想将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比较接近的形状,其表面称之为大地水准面,由它包围的球体叫“大地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39.从地壳厚度上看,陆壳一般要厚于洋壳,从岩层新老上看,洋壳一般要新于陆壳,因为形成新岩石的大洋中脊在洋壳上。洋壳即大洋型地壳。是分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壳。根据地震和重力研究,大洋型地壳与大陆型地壳有根本区别。
40.把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划为山,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
41.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42.地球上的水按其存在的领域可分为海洋水(咸水)、陆地水(既有咸水也有淡水)、大气水(淡水),冰川占全部淡水的2/3,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43.我们从我国海陆分布图可以看到,我国岛屿和半岛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岛、海南岛。海南岛在最南端适宜冬季避寒,而辽东半岛位于北纬38度以北,无疑北方的辽东半岛最适宜夏季避暑。
44.黄河依次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45.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蜿蜒流动着一条自西向东横贯于新疆大地的河流,它就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的塔里木河。
我国西北广大干燥区,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却大得惊人。在那里,地面上的河流,不仅少而且很短,常常是流到不远的地方就不见了。可是,塔里木河却源远流长,达2700多千米,比珠江的最大支流西江还要长700多千米。塔里木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塔里木河的水是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高山,特别是从地势高耸的天山和昆仑山来的。因为天山和昆仑山山势高,山顶冰雪多,每当夏季,积雪消融,汇成河流。
46.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7.世界森林日是每年的3月21日。“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 “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目的是为提高各级为今世后代加强所有类型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养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做出了有益贡献。
48.福建省是缺煤省份 ( √ )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储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已知的20多万个矿床(矿化点)散市于全国各地,但大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具有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如铁矿50%的探明储量集中于鞍本、冀东和攀西地区;煤矿储量的64%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磷矿储量的77%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将维持“北煤南运”、“南磷北送”及“西矿东流”的局面。
49.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主办: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591-87665820
网站标识码:350000000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091号 闽ICP备12023196-1
技术支持: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