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第二届地学知识网络答题竞赛(已归档)  >  地学小知识

第二部分 地质学基础

来源:福建省地质学会 发布时间:2020-02-28 09:30
字体: 分享:

  1、恐龙是对生存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至今的一类爬行动物(但现存的只有鸟类,非鸟恐龙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2、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

  3、大约在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后期(3000万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猿类,这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猿人的共同祖先。在新生代(300万-1200万年前)第四纪,东非,南亚一带地形和气候变化,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迫使古猿经常到地面上觅食物,逐渐习惯于用脚智力行走,从而形成了从猿向人转变的过渡阶段,人类出现。人类学称他们为“正在形成中的人”。距今约5万年前晚期智人形成的时候,人类种族或人种也开始形成。

  4、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灭绝。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是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部分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5莫霍界面之上的部分称为下地壳。“莫霍面”是指在地球地壳与下面的地幔间存在的那个过渡界面,这个界面是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地震波在地壳内部传播时第一次发现的。为了纪念莫氏的功绩,地球物理学界便把这个界面叫做“莫霍面”。

  6、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外力地质作用指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

  8、寒武纪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五亿七千万年前至五亿五百万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五亿七千万年前至五亿四千万年前)、中寒武纪(五亿四千万年前至五亿两千三百万年前)、以及后寒武纪(五亿两千三百万年前至伍亿五百万年前)。

  9、大羽羊齿类晚古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生物,是亚洲东部的热带植物地理区——华夏植物地理区的典型代表植物,以其蕨叶大而命名。裸子植物(化石),就是指裸子植物的化石。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显花植物)的区别在于前者胚珠外面无包被物,是种子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一般认为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现代约有60属近700种,但它们在中生代,从数量到分布都达到发育的顶峰。

  10、地球表层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其中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11、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12、火山气体保存在岩浆中,当岩浆到达地表时气体被释放。这些气体从主火山口或火山侧面的裂缝与孔洞中逃逸出来。多数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和二氧化硫气体,此外,还含有氯化氢、氟化氢、氮气、氩气、甲烷、一氧化碳等。火山喷发时放出的各种气体,含有成分最多的有水蒸气、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通常,火山气体中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固体矿物的蒸气,它们到达地面后常在喷口附近凝结,形成硫黄、砂等矿物。

  13、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14、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15、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实际上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金钉子是国际地层委和地科联,以正式公布的形式所指定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典型或标准。现我国共有“金钉子”10枚。

  16、印支运动在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在中国扬子板块西缘、西北缘的三江、巴颜喀拉松潘、秦岭地区表现最为强烈,形成规模巨大的印支褶皱带,使华南板块、羌塘微板块以及三江地区的一些微板块与劳亚大陆拼合。

  17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18、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太行山,它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19、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主要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的阶段性,按级别大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等阶段,其相应年代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带。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间单位。

  20、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21、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2、黄土地貌是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23、风成地貌:风经过松散物质所组成的地表,由于紊流的上举力使地表砂粒、尘土被卷起,形成面状活动的挟砂气流,即风沙流。风沙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为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和风积地貌。

  24、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

  25、河流之所以弯曲,主要是因为河水在两岸流动的速度不同,一边快些,另一边则慢些。河水流速较快的一边,河岸受到的冲击力也较大,泥土也较易冲塌。河岸冲塌了,便会使河道弯起来。河道弯了,便会呈现出如 S形的河岸(两岸犹如一凹一凸),而且会继续发展,水流冲向凹岸,而凸岸的一边水流速度较慢,河流带来的碎石和泥土慢慢沉积。经年累月,凹岸会愈来愈凹,而凸岸则会愈来愈凸,河流便呈现出弯弯曲曲的外貌。

  26、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27、塬、梁、峁为黄土高原景观

  28、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东非大裂谷。

  29、在地质时期,黄土由于风力的搬运堆积,而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原因,是流水的侵蚀

  30、在桂林地区,无论是地表喀斯特,还是地下喀斯特都很普遍。简单的说,桂林就是一座拥抱喀斯特地貌的城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够甲天下,也完全因为这些起伏的山丘

  31、在地质时期,黄土由于风力的搬运堆积,而成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原因,是流水的侵蚀

  32、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

  33、板块边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断层;

  一种是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形成海沟、造山带。海沟是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底下形成很深的海沟。

  34、板块张裂处属于生长型边界或扩张型边界

  35、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地。

  36、大西洋洋中脊为全球洋中脊系统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认为与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离板块边缘把板块分开。

  37、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38、背斜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向上拱起,一般形成山地,而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是最常见,分布最普遍的外力作用。断层是由于岩层的断裂和错位而形成,故容易形成裂谷或陡崖

  39、吐鲁番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

  40、当岩层受到力的挤压会产生一系列弯曲,叫褶皱,背斜、向斜都只是褶皱的一个弯曲,断层表示受力后岩层的错位与位移。

  41、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从地质构造中看,黄山是典型的花岗岩断块山

  42、现实中复杂的褶皱山岩层并不一定是很规则。从而得出结论:背斜、向斜的判断不是以岩层弯曲方向和地貌形态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43、变质岩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充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成因,变质岩的结构一般可分四类: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形结构、交代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可分成两类: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变成构造主要类型有:变形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44、根据断层上下盘沿断层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正断层是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逆断层是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平移断层是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45、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种,其中不整合接触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46、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及地球重力能等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作用于地壳表层的各种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47、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能量(自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的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48、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称为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方位角法和象限角法。

  49、褶皱是由于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连续弯曲的各种构造形态。

  50、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逆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形成。

  51、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52、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人们称之为风蚀地貌。

  53、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作张裂运动。

  54、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摩氏硬度为10。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碳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金刚石。

  55、黄玉因其韧性较差,外力击之,很容易出现裂纹,故不宜制作男用戒指,但黄玉的质地相当硬,硬度为8度。黄玉的比重较高,几呼与钻石的比重相同。只是折射率比钻石低得多。黄玉通常都有些裂隙,但只要其中的瑕疵不能被肉眼发现,仅在10倍以上放大镜下才可看到的就视为上品。

  56、石英常呈带尖顶的六方柱状晶体产出,柱面有横纹,类似于六方双锥状的尖顶实际上是由两个菱面体单形所形成的。石英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状或晶簇、晶腺等。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上具油脂光泽,无解理。

  57、大理岩是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稀盐酸产生气泡。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杂色,具美丽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

  58、 (1)岩土介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波速越高。

  (2)岩土介质的孔隙度。同样岩性的岩土介质,当孔隙度大时,其速度值相对变小。

  (3)地层埋深和地质年代。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得越深,反映它们的年代越老,承受上覆地层压力的时间长、强度大,这就是所谓的压实作用。因此同样岩性的岩石,埋藏深、时代老的要比埋藏浅、时代新的岩石密度更大。

  59、地层的埋藏深度越深,岩石的密度越大,孔隙度越小,上覆岩层压力越小。岩石的密度越大,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上覆岩层压力越大。

  60、橄榄石是一种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Mg,Fe)2[SiO4],含微量元素Mn、Ni、Ca、Al、Ti等。 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颜色多为橄榄绿、黄绿、金黄绿或祖母绿色。玻璃光泽,透明。折射率1.654-1.690,双折射率0.035-0.038。多色性不明显,色散0.020。硬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厘米。具脆性,韧性较差,极易出现裂纹。

  61根据岩浆岩中的SiO2的含量由低至高,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大类。 

  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而浅色矿物逐渐增多,岩石比重逐渐由大变小,造岩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橄榄石、辉石等。石英主要分布于酸性岩里,橄榄石则分布于超基性岩里。

  62、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63、岩浆岩主要分部在火山活动区,像大洋中脊,地幔柱上涌区,(像夏威夷群岛和冰岛),大陆裂谷区(东非大裂谷),还有海沟岛弧区(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 

  沉积岩分部在大部分地球表面(包括海洋),主要由沉积盆地形成。 

  变质岩因动力变质和高温变质岩形成于板块挤压带,像板块边缘和褶皱山脉

  64、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等。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65、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岩石主要受岩浆侵入时高温热流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定向应力和静压力的作用一般较小,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只起催化剂作用,围岩受变质作用后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原有组分重新改组为新的矿物组合并产生角岩结构,而化学成分无显著改变。

  66、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67、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属于喷出岩,喷出岩的明显构造特征就是气孔构造。

  68、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类型。大理岩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

  69、岩石空隙的水文地质分类包括: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70、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71、砂岩为沉积岩,层理构造。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

  72、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玄武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以及橄榄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或黑云母、碱性长石、石英;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和钛铁矿等。

  73、岩石主要有三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前者是在海洋湖泊等液态环境中缓慢形成的,后两者主要是由于火山岩浆作用形成的。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个缓慢稳定相对温和的过程来保存生物遗体,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有这个环境,而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都很剧烈,生物遗体都被烧光光了,自然就不会有化石了。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74、岩石成因不同,特征也各异,可是它们之间却又相互联系、相互演变、密切相关,可以互相转化。

  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条件下,经风化、搬运、沉积、固结作用,可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岩浆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受到高温高压以及热液和气体的作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可转变为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的高温条件下,经重熔作用可行成岩浆,此后岩浆向上侵入或者喷出地表后,冷凝、固结为岩浆岩.

  75、中国已发现矿种168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

  76、花岗岩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要成分。其中长石含量为40%~60%,石英含量为20%~40%,其颜色决定于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岩质坚硬密实。

  77、大理岩是变质岩,一般为白色,因含杂质可呈灰色、绿色、黄色等。粒状变晶结构或变余结构。块状构造。由碳酸岩变质而成。石灰岩为沉积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为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78、煤是沉积岩。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

  79、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起叫做岩石圈,故A、B、D选项都错;生物圈广泛汾布地壳气圈和水圈中,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80、粉砂岩主要由粘土矿物以及粒度在0.1-0.01mm碎屑物质组成。碎屑组分主要由Q组分石英组成,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岩屑很少或没有。磨圆度很差,一.般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杂基含量多,向杂砂岩、泥质岩过渡。重矿物可达2 *3%,多为稳定性高的组分。构造上一般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小型斜层理较少。

  81、石英砂岩杂基含量相当少,磨圆分选好;碎屑颗粒主要由石英构成,含量大于90%,含少量的长石和岩屑,一般重矿物含量在千分之几。其中,石英以单晶石英为主,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

  缺少泥质。胶结物以Si质为主,其次是质Ca, Fe质,海绿石等。母岩一般为沉积岩。

  82、母岩的风化产物主要有三种:(1)碎屑物质,主要形成陆源碎屑岩。(2)不溶的残积物,主要形成泥质岩。(3)溶解物质,主要形成化学岩。

  83、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的交错层理。层系底部有冲刷面,纹层从底向上,逐渐变细,也有的纹层向下收敛。

  84、变质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形成岩浆岩。

  85、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86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单质或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87、常见的岩浆岩有:侵入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喷出岩、流纹岩等。

  88、高岭石亦称“高岭土”、“瓷土”。一种黏土矿物。因首先在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得名。由长石、普通辉石等铝硅酸盐类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呈土状或块状,硬度小,湿润时具有可塑性、黏着性和体积膨胀性。

  89、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都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无机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所以水银不属于矿物。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结晶构造,矿物必须是无机物,所以煤和石油不属于矿物。

  90、给水度:饱和的土壤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水量与土壤或岩层体积的比值。在数值上它等于孔隙度减去持水度。

  91、当矿物盐类与水溶液接触时,同时发生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溶解作用与结晶作用,前者使离子由结晶格架转入水中,后者使离子由溶液中固着于晶体格架上。随着溶液中盐类离子增加,结晶作用加强,溶解作用减弱。

  92、裂隙水按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只有风化裂隙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有明显季节性的循环交替。

  93、岩溶含水体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所以导致岩溶水的运动非常复杂多变,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四个并存:层流和紊流并存;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统一水流与孤立水流并存;明流与伏流并存。

  94、地下水通过与岩土体之间的物理、化学、力学作用来改变边坡岩土体的性质,降低坡体强度,破坏边坡的受力平衡状态等,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化学作用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溶蚀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作用等产生的。不会改变岩体本身的构造。

  95、一般来说,作为不透水层的黏性土的渗透系数应当小于10^(-5)cm/s。页岩:1×10^(-13)~2×10^(-9) cm/s 石灰岩:1×10^(-9)~6×10^(­-6) cm/s 玄武岩:2×10^(-11) ~4.2×10^(-7)

  96、水文地质学基础性学科分支包括: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97、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

  98、地下水运动方向为渗透流速矢量的方向。渗流可用水头的大小表示。

  99、束缚于固相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的水,称为结合水。

  100、流动系统在人为流动影响下,规模、数量均会发生变化,受到大的含水系统边界的制约,通常不会越出大的含水系统边界。

  101、潜水位变动伴随的相应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真变化;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为伪变化。如大气气压的升、降,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为伪变化。

  102、由山口扇顶向平原(扇前缘)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补给条件由好到差;随之,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以蒸发为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矿化度由小到大,水化学类型也产生相应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动(变幅)也由大到小。

  103饱水带中的水体特点(1)主要是重力水,也有结合水;(2)水体连续分布;(3)能够传递静水压力;(4)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104、含水系统的恢复能力与水文循环的交替程度有关(潜水、承压水)。既取决于可能补给水源水量的大小(降水量),又取决于含水系统接受补给的条件,后者中最重要的是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含水介质渗透能力。一个恢复性很差的含水系统,其规模再大,储备水量再多,也会被用完(枯竭)。

  105、风化裂隙水有明显季节性交替作用,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水动态季节变化明显。

  106、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管井井点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较轻型井点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适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较大(0.1~200.0m/d)

  107、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程序应遵偱原则:工作范围由大到小,工作要求由粗到精;按测绘—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的顺序安排;根据具体条件由少到多,由点到线,进一步控制到面;每一勘查阶段按准备工作、野外施工和室内总结三段时期进行。

  108、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具有这些特点:(1)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及在其中运移的速度都很缓慢;(2)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3)随着地下水流动,污染范围还将不断扩展;(4)已经污染的含水层自然净化,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109、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水量渐大,携带的泥沙石块也渐多,侵蚀能力加强,使沟槽向更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称为冲刷作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就是水流的冲刷作用造成的。

  110、坡积层山坡坡面由于降雨流水将岩石的风化产物洗刷、搬运到山坡下方或坡脚山麓地带,所形成的堆积物。坡积层一般形状似衣裙,厚度不大,且不稳定,常迅速过渡为残积物、重力堆积物、洪积物或风积物。坡积层的岩性成分以亚粘土和亚砂土为主,并夹有砾石和碎屑。坡积物的分选性和砂砾磨圆度较差,大小混杂,结构疏松,常见有与山坡面大致平行的不很清楚的层理。坡积层属弱透水层或隔水层。由于坡积层底面倾斜度常与下伏基岩坡面一致,易沿接触面产生滑坡现象,尤其是上新近堆积的、坡积层,土质疏松、压缩性高、沉陷性强,在露天采场和矿山地面工程中易产生滑坡或土层移动。

  111、洪积扇工程性质条件最好的地方是扇缘。洪积物在冲沟口所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叫洪积扇。大型的洪积扇中,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这是由于水动力在此地带突然降低所致。在洪积扇边缘,地形较缓,水动力更弱,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112、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河流流速关系最大。河流依靠自身的动能对其边界产生的冲刷、破坏作用,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河水具有动能,流动的河水对地表岩石进行机械冲刷并使其逐渐剥离,河水中挟带的砂、砾石也不断对之摩擦和撞击,当河流流经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时,河水可溶解岩石。侵蚀作用的强弱和变化决定于河床水流的强度及组成河流边界的抗冲能力。

  113、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114、河流普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地质营力之一。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15、侵蚀阶地指由基岩组成的、阶地面上冲积物覆盖极少的河流阶地。它是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的产物。侵蚀阶地多见于地壳活动比较显著,河流侵蚀强烈的山地河谷两侧。

  116、由河流的流水将岩屑搬运、沉积在河床较平缓地带,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层。河流冲积层在地表的分布很广,主要类型有平原河谷冲积层、山区河谷冲积层、山前平原冲积洪积层、三角洲沉积层等。

  117、生物风化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解来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常常析出有机酸、硝酸、碳酸、亚硝酸和氢氧化铵等溶液而腐蚀岩石。

  118、因强烈蒸发使地下水浓缩结晶,导致岩石裂缝被结晶力扩大,叫做

  盐类结晶作用,或称为盐风化发生在含有盐分的溶液渗入岩石裂缝及接口后蒸发,留下盐晶体,令岩石瓦解。此盐晶在受热后膨胀,向狭窄的岩石施加压力。因为岩石而造成的盐结晶作用亦可以发生在溶液分解如白垩及石灰岩的岩石后形成硫酸钠或碳酸钠的盐溶液,并在水分蒸发后形成其相对的盐晶。特别强力的盐种类最有效的盐去分解岩石被证明为硫酸钠、硫酸镁及氯化钙。部分盐晶可以膨胀至三倍或更多。

  119、冻裂风化又称“冰劈作用”、“冰楔作用”,地表水进入土岩层裂缝冻成脉冰,体积增大,向缝壁施加压力,使之破碎,或扩大裂隙。在松软土层内可使缝壁受挤压生成小弯曲。此种作用称“冻裂风化”。属于物理风化。

  120、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1.岩石性质的影响。2.地质构造的影响。其次,3.气候的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是影响。4.地形条件的影响。 

  121、沉积岩里大多数矿物已经是风化产物了,特别是在碎屑岩里,里边基本上都是陆源碎屑,是各大类岩石风化后剩余的残余物,一般都是抗风化能力很强的矿物,比如石英,黑云母,像长石,白云母,等等矿物都会在搬运过程中风化掉,所以沉积岩含有的矿物一般很难风化,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是石英。

  122、黄铁矿在空气或水中生成褐铁矿,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是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温和地进行的不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反应,例如金属的生锈,食物、油脂的酸败和橡胶、塑料的老化等。

  123、野外鉴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根据岩石的矿物成份和破碎程度。分类:未风化-微风化的坚硬岩石,原色鲜明,锤击声音清脆,感觉有力回弹震手,难击碎,碎片有锋利棱边,用手难于拨断,泡水后形态基本不变;中风化的坚硬岩石,锤击声音不清晰,感觉无力回弹震手,较易击碎、碎片无锋利棱边,能用手拨断,浸水后用指甲能刻迹,水饱和后强度降低明显;强风化的坚硬岩石,锤击声音哑,无回弹,易击成碎粉及小块,小块用手拨碎可成粉,遇水可揉成泥状团物。

  12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又称剪切强度,是材料剪断时产生的极限强度,反映材料抵抗剪切滑动的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值,即剪切面上形成的剪切力与破坏面积之比。

  125、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再乘分项系数。

  126、回转钻探是根据地质条件或工程要求,利用回转的方式在岩石中开凿的圆形断面空间,不适宜于砾石土。

  127、土洞是由以下潜蚀地质作用造成的。土洞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其形成需有易被潜蚀的土层,其下有排泄、储存潜蚀物的岩溶通道。当地下水位在岩土交界面附近作频繁升降时,常产生水对土层的潜蚀而形成土洞。

  128、平板荷载试验是在一定尺寸的刚性承压板上分级施加荷载,观测各级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土随压力和变形的原位试验。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29、岩石的饱水系数是指岩石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之比。它反映岩石中大裂隙占总裂隙的体积百分数,是评价岩石抗冻性的重要指标。岩石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流速。岩石软化系数是指:饱和与干燥状态下的岩石试件(或自然含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定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之一。

  130、硅酸盐水泥遇水硬化,并且形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这些物质往往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腐蚀类型有3种。地下水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腐蚀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一定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很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有结晶性腐蚀、分解性腐蚀和复合型腐蚀三种类型

  131. 板块构造学,由萨维尔·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132.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133.地表形态是由形成地面形状的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地形特征。所有的地表形态都有海拔和地势。地表最主要地形区划是陆地和海洋。陆地又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裂谷等地形单元。海洋也分为洋脊、海沟、大洋盆地、岛屿与海山、大陆边缘等地形地表形态。

  134.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135.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136.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137.岩石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力的顶托作用而断裂,上升的岩块像堡垒一样,因此叫地垒,它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江西的庐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等

  138.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黄土高原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是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

  140.“沧海桑田”之说是指地壳变动,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

  141、按活动情况将火山分为

  (1)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2)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3)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142、重力流的形成条件包括充沛的物源: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和火山喷发物质,以及浅水的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等,都可为沉积物重力流提供物质来源。一定的触发机制:如在洪水、地震、海啸等阵发性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下,会导致块体流和高密度流的形成。以及一定滞水环境。

  143、陨石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陨石成分有三类: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

  144、我国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在是石炭纪、二叠纪。石炭纪的聚煤时期主要在晚石炭世,形成了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的煤系,著名的太原组煤系就在这个时期形成,山西、河北地区的大矿区如西山、开滦、阳泉、晋城、潞安、汾西等都属该煤系;二叠纪的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都有较强的聚煤作用,早二叠世主要形成了以华北为中心的山西组煤系;晚二叠世则主要形成了贵州境内的龙潭煤系。

  145、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研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他还推翻了中国贫油和无第四纪冰川的结论研究地震预报、铀矿地质等领域。

  146、地磁要素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地磁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地磁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意义。行军、航海利用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来定向。人们还可以根据地磁场在地面上分布的特征寻找矿藏。地磁场的变化能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

  147、大陆地壳亦称大陆壳或陆壳。覆盖地球表面的45%,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是地壳两大类型之一(与其相应的是“大洋地壳”)。地壳的构成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

  148、任何地质作用都要消耗能量,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的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内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自身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重力能B.放射能C.旋转能D.结晶能和化学能。外能:是指来自于地球以外的能量,主要包括:A.太阳辐射能B.日月引力能。

  149、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150、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种,其中不整合接触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151、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152、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沧海桑田”之说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变迁。

  153、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

  154、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而形成;台湾海峡是由于地壳下沉而形成;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故属于板块上升而形成;冰岛是由于板块张裂,火山喷发而形成。

  155、矿物成分是岩浆岩分类的依据之一。在岩浆岩中常见的一些矿物,它们的成分和含量由于岩石类型不同而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石英、长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称为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云母呈暗绿色、暗褐色,被称为暗色矿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没有石英,长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矿物很少,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矿物组成位于两者之间,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156、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沉积而分化为比较简单的沉积物(岩石和矿产)类型的作用,称为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分异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生物沉积分异作用,但以前二者为主。

  157、岩浆岩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超基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小于45%,如橄榄岩,辉石岩,苦榄岩等。 

  基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45%,小于52%,如玄武岩,辉长岩等。 

  中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52%,小于65%,如闪长岩,安山岩等。 

  酸性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65%,如花岗岩,流纹岩等。

  158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如熔岩均匀冷却,应形成六方柱状,上细下粗,二者由顶柱盘面隔开。这种构造多发育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也见于安山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另外,在超浅成岩、次火山岩脉、火山通道内及熔岩湖中也见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柱状节理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长柱方向垂直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单纯冷缩难以形成数米至十余米长的节理。

  159、按裂隙的成因裂隙水可分为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

  160、不处理或适当处理后宜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有Ⅰ-Ⅲ类。

  Ⅰ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161、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近地表。(2)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3)动态变化显著。(4)极易受污染。

  162、地下水中二氧化碳气体来源于土壤、大气和碳酸盐类岩石在高温下分解。

  163、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

  (1)岩石的物理性质(重度、空隙性) 

  (2)岩石的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 抗冻性);

  (3)岩石的力学性质(坚硬程度、变形、强度)

  164、岩石的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生物风化、化学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冰劈(冻融)、盐类结晶的撑裂(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165.板块生长边界处出现裂谷、海岭,板块消亡边界出现高山、海沟。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不断升高。而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应该不断升高

  166、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

  167、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便于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界、门、纲、目、科、属、种作为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分类。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科是最常用的分类单位。

  168、活火山是指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那些休眠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就要喷发,而在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也可称为活火山。我国境内火山大多是死火山,一共660座火山,只有5个活火山(1个在新疆,4个在台湾),6个休眠火山(分别位于五大连池、长白山和腾冲)。其中,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一般认为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组成,如果包括火山区西部的莲花山,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5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km2。老黑山、火烧山1719-1721年的喷发距今还不到300年,是我国活火山中有历史记载、喷发时间和地点最为确切的一处活火山。是我国著名活火山。

  169、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地质年代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170、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秀的黄山,神秘的庐山,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山地。岩石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但就其成因来说,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例如花岗岩;沉积岩是由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后破坏后补水流、冰川或风力搬运至不同 地主,再经逐层沉积并在覆盖层的压力作用或天然矿物胶结剂的胶结作用下,重新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各类岩石在地层的压力或温度作用下,原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例如大理石。

  171、珠江三角洲是在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和全新世大西洋期,由多条河流的泥、沙输入溺谷型河口湾内,形成具不同沉积特征的叠覆、镶嵌复合体,经历了由河口湾沉积向河控三角洲沉积的演变,形成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溺谷型河口湾沉积相序。属于以潮汐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三角洲。

  172、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地壳。

  173、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174、矿物颜色分为三种:自色、他色、假色。自色指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致色物质是矿物本身的组分,而非机械混入物。如蓝铜矿的蓝色、孔雀石的绿色和辰砂的红色等;他色指外来带色杂质机械混入矿物中所染成的颜色。如纯净的水晶为无色透明,但由于不同杂质的混入,可使水晶染成紫色(紫水晶)、玫瑰色(蔷薇水晶)等;假色是由物理光学效应所引起的颜色,是自然光照射在矿物表面或进入到矿物内部所产生的干涉、衍射、散射等引起的颜色。矿物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

  175、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天然化合物。矿物是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等过程发生运移﹑聚集而形成。具体的作用过程不同,所形成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在形成后,还会因环境的变迁而遭受破坏或形成新的矿物。

  176、类比法:把矿物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类比法对比来描述矿物的颜色。如橄榄石为橄榄绿色。

  177、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沉积岩中可能含有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分。

  178.同大多数自然灾害不同的是,火山喷发还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矿产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有害有利。( )×

  179、死和活是相对而言的,总体来说都是火山,都会喷发,活火山指的是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而那些休眠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现在就要喷发,而在将来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也可称为活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在人类历史时期从来没有活动过的火山。根据哪些准则来判断一座火山的“死”或“活”,迄今并没有一种严格而科学的标准。

  180、软流圈以上较坚硬的岩石部分连同固体地壳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层、花岗质层、玄武质层和超基性岩层,而莫霍面则位于其中。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181、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主要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的阶段性,按级别大小分为宙、代、纪、世、期、时等阶段,其相应年代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带。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间单位。

  182、国家标准规定: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183、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184、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185、庐山在地貌上表现为断块山地。

  186、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石灰石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187、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黄土疏松,且植被破坏严重,故暴雨冲刷下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千沟万壑,故属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188、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的碳酸钙骨骼堆积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胶体,即形成"珊瑚礁"。形成的机理是沉积作用。

  189、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受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190、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戈壁属于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冲积平原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风蚀洼地属于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黄土沟壑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冲积平原、三角洲是由同一种外力形成的。

  191、山麓冲击扇是堆积地貌,河流堆积作用导致。

  192、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

  193、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山麓地带常常形成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

  194、由于板块的运动,在四川盆地西部与龙门山交界产生了断裂破碎带,而汶川恰好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也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是相当复杂,这同时也是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195、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96、自然界岩石受力后,当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会产生断裂,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石脆性变形的产物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可分为断层和节理两类。

  197、构造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198、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地球自形成以来,其组成的各质点和各部分都处于不断运动中。构造运动可分为垂直运动(造陆运动)和水平运动(造山运动)。

  199、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的是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200、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性成分和火山碎屑物质,后者则叫做熔岩流。我们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1、基性岩浆的二氧化硅含量相对较小(含量介于45%至52%之间),所以岩浆流动性高而挥发性成分多,故不易爆发,而以溢流方式喷发。例如著名的夏威夷火山。酸性岩浆的二氧化硅含量相对比较大(二氧化硅含量超过66%),所以岩浆的黏滞性大,流动不易。

  202、镁铁质岩石指侵入岩中的基性岩,超镁铁岩是指超基性岩。 超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二氧化硅(SiO2)含量小于45%。常与超基性岩并用的术语是超镁铁岩,指镁铁矿物含量超过75%的暗色岩石。大多数超基性岩都是超镁铁岩。

  203、安山岩是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与闪长岩成分相当。安山岩中SiO2含量变化较大(52~63%)﹐平均含量为58.17%。闪长岩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

  204、碳酸岩是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碱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火成岩。由挪威地质学家及矿物学家W.C.布勒格于1921年正式引入地质文献。从它的成因和产状特征可与沉积的碳酸盐岩相区别。属于岩浆成因的称为“碳酸岩”,属于沉积成因的称“碳酸盐岩”。与之有关的矿产为铌、钽、稀土元素、磷、铁等。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为稀土碳酸岩及烧绿石碳酸岩。

  205、岩浆可以熔化比它熔点低的岩石,而不能熔化比它熔点高的岩石。但岩浆可与比它熔点高的岩石交代、反应,形成新的矿物。岩浆同化是指岩浆熔化并与围岩及捕虏体交代的作用。与同化作用相反,岩浆吸收围岩及捕虏体中的某些成分,使原来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岩浆混染作用。

  206、变质作用绝大多数与地壳演化进程中地球内部的热流变化、构造应力或负荷压力等密切有关,少数是由陨石冲击月球和地球的表面岩石所产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体状态下进行的。地表的风化作用和其他外生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不属于变质作用。

  207、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 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

  208、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上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发生的作用叫作变质作用。经过变质作用生成的岩石叫作变质岩。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变化及遇到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209、岩石的结构:在岩浆岩中,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将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三大类。岩石的构造:岩浆岩中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气孔及杏仁构造、原生片麻构造等。

  210、侵入岩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产出的地质构造位置和结晶环境,两者间除可以通过结晶程度进行鉴别外,侵入岩侵入于早先形成的岩石中时,“最省力” 的方式是沿裂隙侵入并使其横截面有较小的周长,主体沿侵入方向延伸,虽形态多样,但多为近圆柱状。

  211、岩石的颜色不仅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还与它对可见光选择性吸收有关。当岩石受白光照射时,便对光产生吸收、透射和反射等各种光学现象。如果岩石对光全部吸收时,矿物呈黑色;如果对白光中所有波长的色光均匀吸收,则矿物呈灰色;基本上都不吸收则为无色或白色。

  212、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70-200℃,一至十几大气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21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214、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215、水循环的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216、结合水束缚于固体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水分子排列精密、密度大,具抗剪强度;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下运动,不具抗剪强度;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界上。

  217、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

  218、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

  219、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水位埋深变浅。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水位埋深变大。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与潜水位埋藏深度随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210、贮水系数指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承压水含水层的给水度是贮水系数。

  221、潜水位指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潜水面即潜水的表面。

  222、渗透流速是指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

  223、潜水位变动伴随的相应潜水储存量的变化为真变化;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为伪变化。如大气气压的升、降,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为伪变化。

  224、风化裂隙水的特点:(1)风化裂隙水一般为潜水;(2)风化裂隙含水层水量不大;(3)就地补给就地排泄;(4)风化裂隙水水质好。

  225、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1)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与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2)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 (3)利用污水灌溉浓田;(4)止水不良的井孔;(5)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也可补给污染地下水。

  226、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 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测定降水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器和量筒。

  227、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是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分析确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228、工程地质的目的及任务:在城建规划和建(构)筑物、交通等的基本建设工兴建之前,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229、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面临的地质问题:1、水库开发对周边山体切割导致滑坡;2、蓄水压力作用可能导致地震;3、水库渗水导致周边地下塌陷、溶洞等。

  230、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就土木工程而言,核心是:地基稳定性问题是 地基稳定性问题。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591-87665820

网站标识码:350000000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091号  闽ICP备12023196-1

技术支持: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