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什么区别?
年代地层单位是在各级地质年代单位中形成的地层。
2、恐龙时代指什么时期?
中生代。
3、地层与岩层是同一概念吗?
在地质学中地层和岩层意义是不等同的。
4、野外如何根据地层的内部结构特点鉴别它们的顶面或底面?
5、地质作用可分为几类?有何具体内容?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后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风化作用有什么特征?
风化作用与风的地质作用不同,有物理风化作用及化学风化作用,且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
7、在野外如何鉴别沉积岩地层的顶、底面?
观察沉积岩是否有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痕、层面构造(主要指泥裂、雨痕、印模、虫迹等),这类构造发育于沉积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在野外可用来鉴别地层的顶、底面,以判断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8、主要的构造运动分期有哪些?
构造运动分期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可划分为鞍山、辽河、燕辽、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8个构造旋回。
9、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褶皱是岩石或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褶皱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如图一所示,左侧为向斜,右侧为背斜。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没有明显位移的破裂。
劈理:一种由潜在分裂面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断层是一种面状构造。断层面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下盘。图四中A为正断层;B为逆断层;C为平移断层。
10、何为产状?产状的要素有哪些?
产状是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角度表示。
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图四中之AOB),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图五中之OD),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图四中之OD’)。
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四中之α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