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公众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尤为重要。实践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如公众和社会都行动起来,人人都自觉参与和践行环境保护,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作用将胜过政府数百倍的投入。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行动指南。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一方面可以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排;另一方面以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为抓手,从公众衣食住行游抓起,规范和引导践行绿色生活,广泛汇聚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力量,共同为保护生态文明的环境作贡献。
所以,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不仅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还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在实施中,应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典型,加强宣传,有序推进。
首先要抓住重点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青壮年人群。青壮年是消费旺盛群体,引领着生活潮流和消费潮流,应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发挥青壮年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力戒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形成践行健康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好风气的形成,既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三是青少年。应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内容纳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和绿色环保的审美情操,增强他们抵制过度消费的错误思潮和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是公众人物。善用名人效应,倡导公众人物履行社会责任,适时推出绿色生活形象大使,激励他们身先示范,不使用大排量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购买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力戒炫耀性消费。
其次要抓住重点领域,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绿色化主要取决于原材料采集和处理,以及产品加工制作等环节。企业应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回收循环为原则,优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销售领域。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销售环节应更多采购绿色产品,进一步倒逼生产企业向绿色转型,引导公众绿色消费。
三是资源回收再利用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探索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示范体系。
此外,还要抓住重点场所。抓住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游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所,通过开展绿色生活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酒店、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推动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也需要全社共同行动,调动全民参与,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
一是公众绿色生活的意识不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虽然一部分人有了绿色生活的意识,但离转化为绿色行动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公众埋怨的多,从自身找原因的少,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二是管理机制缺失,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推动,人们在生活中在一些领域已经树立起环保意识,由于一些制度不尽完善,配套设施还跟不上,导致相关工作推动缓慢
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绿色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关于绿色产品认证名目繁多,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标准、认证机制,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鱼目混珠,难分真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生产和市场出售的绿色产品,成本高、价格高,而那些不顾环保、浪费资源的产品,则价格相对较低,绿色产品反而变成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是涉及部门众多,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难度较大。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面极广,需要环保、发改、工商、工信、商务、财政、教育等众多部门联动,携手推进。
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制定政策制度、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一是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合理制定远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分工。建议依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出台"绿十条",使之与"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相呼应,与中央下发的意见相配套,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氛围。建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联动机制,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持续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活动,制定公民行为准则,增强道德约束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发面向公众的绿色生活APP,让公众随时可以关注绿色生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