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深化成果应用,近日,省自然资源厅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试点地区全面梳理总结,形成一批典型实践案例。
今日刊发
晋江市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双核算案例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所有者职责,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晋江市于2020年1月率先启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在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晋江市先后开展省级和国家第二批试点,细化了清查技术规范体系,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核算方法,构建数据库标准,搭建信息化平台,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二、工作亮点
(一)统筹内外联动,全面厘清底数。采用“内业整合+外业核查”双轮驱动模式,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等成果为基础,整合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六类资源权属、数量、质量、价格、分布、用途、使用权和收益等数据,构建资产信息图谱,创新建立滨海城市自然资源资产价格核算体系,实现经济价值的精准量化,全面掌握资源资产存量,为晋江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盘活、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底图、底数。
(二)探索生态价值,凸显滨海特色。晋江市三面环海,立足“滨海城市”自然禀赋,创新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价值核算体系。陆地资源重点核算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功能,近海资源聚焦食品供给、固碳释氧等指标,首次实现自然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的系统评估,为生态补偿和绿色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三)构建数字平台,创新管理模式。采用互联网+、GIS、RS、无人机、360全景、三维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晋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体系标准化、数据表单化、资源库容化、空间可视化、平台智能化”五维一体管理,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新范式。
三、主要做法
(一)细化清查技术规范体系。在试点工作初始阶段,组织编制了《晋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技术设计书》,并提出福建省首个《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标准》,相关技术规范经过专家充分论证,认为细化了资产清查技术要求,明确数据库标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经过清查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成果,探索出一条符合当时实际的资产清查路径,为后续资产清查工作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技术规范。
(二)完善资产经济价值核算。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技术指南》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晋江市实际的经济价值估算方法体系。在全民所有农用地方面,采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划分农用地均质区域,并结合调查样点数据估算农用地经济价值;在全民所有森林资源方面,修改简化收获现值法计算公式;在矿产资源方面,采用“闽自然资〔2018〕1号”中普查以上勘查程度探矿权的探矿权出让收益计算公式来计算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等。相关核算方法为国家后续构建资产价格体系提供借鉴。
(三)探索滨海生态价值核算。突破性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模型,首次实现滨海城市生态价值总量化评估。融合本地红树林、滨海湿地等特色资源要素,形成"资源禀赋+生态功能"双维度核算路径,填补福建省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空白。将评估指标确定为海产品供给服务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废弃物处理服务价值。其中海产品供给,评估海水养殖生产和捕捞生产,提供鱼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的能力。气候调节,旨在通过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减缓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废弃物处理,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等通过地表径流、直排等方式进入海洋,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自净转化为无害物质。
(四)搭建资源资产管理平台。依托ArcGIS、Skyline等技术,搭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全要素的信息化、系统化、可视化管理,形成了“一体系、一套表、一个库、一张图、一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二维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数据进行叠加,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三维立体“一张图”,实现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全要素三维立体空间可视化全景展示,从技术层面助力自然资源管理维度升级。
四、经验总结
晋江市通过试点探索,细化技术标准,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双核算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提供了“晋江样板”。随着晋江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这个量化的功能价值,无疑将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厅权益处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