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发
《查清量确好权 算好价厘清责——聚焦福建省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工作》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已初步搭建起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但在落实中还存在产权制度、市场化机制、管理体制三大难点。要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年初,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就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作了深入阐释和部署,要求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更好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省份,福建省直面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市场配置不充分、收益管理不完善、考核监督不健全等历史难题,围绕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着力在自然资源资产“有什么、有多少、谁所有”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率先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多项试点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01查清量,摸清资源家底
日前,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摸清全省自然资源家底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全力推进。
要行使好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首先要搞清楚自然资源“有什么、有多少”。过去,由于存在多头管理、数据重叠等问题,自然资源家底是笔“糊涂账”。
“为了摸清家底,2020年,福建选择福州、厦门全域以及晋江、南安和浦城等市县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福建厅权益处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福建厅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省级价格体系,不仅推动试点地区摸清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海洋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实物量,估算经济价值量,还进一步验证并优化了清查技术路径与方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经验。
试点中,晋江建立了统一标准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及全省首个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自然资源数据分散零乱、底数不清、权属不明、数据重叠、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三维立体“一张图”。
近年来,福建厅还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海岸线修测、地质灾害隐患等基础调查工作,统筹推进矿产、森林、湿地等专项调查。目前,基本查清了全省土地、森林、矿产、湿地、海岛等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并积极开展保护与利用。
“为了让数据更好懂、更好用,福建厅把分散的各类调查成果统一到‘三调’底图上来,构建全省自然资源家底‘一张图’。”福建厅权益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一张图’上,既能清晰展示自然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情况的遥感影像,还可看到项目合规性分析、数据叠加分析等场景。”
02确好权,给山水找“主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目前我国唯一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建立的国家公园。这里,也曾由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者权益不落实,导致一些过度开发利用现象,影响了生态安全。
为了给山水找到“主人”,明确所有者权责,几年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地区。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就是给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上户口’。”福建厅不动产登记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上户口”之前,关键要划清四条边界,即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和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边界,以此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
福建厅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纳入重点改革任务,大胆探索,成效突出——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率先制定了地方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也拥有了自己的“户口本”。这是福建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将助力重要生态空间的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标志着福建厅给自然资源确好权、给山水找“主人”的工作更进一步,为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权益打下了扎实基础。
目前,全省范围内有明确批准界线的36个自然保护区、26个风景名胜区,以及闽江等8条河流的干流和主要支流、40个无居民海岛的权籍调查等工作已经完成,待相关政策出台后,即可完成确权登记工作。
“针对自然资源分散管理和登记,导致资源界线不清、权利归属不明等问题,福建厅完成了两项标志性的改革。”福建厅不动产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多部门登记到一个部门登记的转变;二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不动产登记到自然资源全要素登记的转变。
03算好价,让青山变“金山”
“我家3口人,领到450元。”“我家5口人,领到750元。”日前,将乐县常口村村民收到了全村首次出售“空气”的收益红包。
去年,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释氧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而常口村这张碳票共涉及全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如今,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全体村民,每人分红150元,实现了碳票变“钞票”。
这是青山变“金山”的生动一例。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多元的,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因素复杂,资产权益价值实现极其复杂,尤其是如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是新时代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福建厅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其中,“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做大“生态银行”,让资源变资产。在顺昌县、建阳区等地深化提升“森林生态银行”建设,将交通条件、生态环境良好的林场、基地作为旅游休闲区,运营权整体出租给专业化运营公司,以“三个一”实现“三个变”,即以“一村一平台”实现分散变集中、以“一户一股权”实现林农变股民、以“一年一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通过“生态银行”模式创新,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增加了村集体和林农收益。
——培育“水美经济”,引来发展活水。在光泽县、建阳区等水资源富集地区,通过搭建运营平台,对水资源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引入社会化资本,积极发展包装水、绿色养殖和康养等生态产业,形成了多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水生态产品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
04厘清责,当好资源管家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土保持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但这里曾因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不明、职责不清,导致一些地方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流受到污染、生物物种减少。
为了重现一江春水,2017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21亿元,经过5年综合治理,有了如今的“岸绿、水清”。
如何避免走类似“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目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正在福建蹄疾步稳地开展。
以前,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同时履行所有者职责和监管者职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有者权利与监管者权力混淆不清,造成权力缺乏有效规范、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
据了解,这项试点工作重点是解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不到位和管理权责不清两个突出问题,建立一套“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的国家所有权管理模式,落实和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现资源资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2022年,福建厅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总体方案、自然资源清单等多个文件,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据悉,在这项试点改革中,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涉及试点工作的相关重大事项、重要文件,认真组织研究,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推动试点任务落细落实,成效可圈可点。一是法制建设成果。省、市两级制修订《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13份法规规章,为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资产处置配置规则等提供法制支撑。二是政策文件成果。省委、省政府在自然资源领域省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研究出台了《福建省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关于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19份。省直有关部门在土地储备监管、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拍挂出让、国有林场绩效管理等方面出台政策文件83份,市级出台文件155份。三是理论研究成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评价考核和监督体系、收益管理和分配等两项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了自然资源部专家论证。组织开展自然资源清单、委托代理实现机制及具体形式、管理体制、监督考核体系、资金收益分配、资产清查等6项试点重大理论研究,成为全国率先完成专题研究的省份。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是一道崭新的时代考题。作为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人,福建厅将牢牢把握“两统一”核心职责定位,着力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分类科学、权利明晰、权能丰富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促进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