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 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构建闽台合作的“渔旅融合”产业网络
日期: 2025-07-01 18:41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规划编制好、规划管理好、规划服务好、规划实施好、公众参与好等5个方面,梳理总结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做法,形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优秀典型案例。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

构建闽台合作的“渔旅融合”产业网络

  一、村庄基本情况

  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位于黄岐半岛北侧,是一个依山傍海、以海为田、风景独特的沿海渔村。全村陆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0亩,海岸线2200米。全村211户,常住1200多人,党员48名,主要从事鲍鱼、海带养殖等,2024年,鲍鱼年产量2300多吨,年产值超2.2亿元。

  近年来,同心村通过深入实施“五心工作法”党建模式,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乡村美、生活好”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成为滨海明星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普法教育示范点、省级金牌旅游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五星级示范村等荣誉。

  二、规划情况

  同心村创新“多村联编”规划编制思路,融入连江县“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格局,发挥国家鲍鱼健康养殖示范区优势,立足山海辉映、层次分明的村庄景观风貌,打响“鲍帅”“鲍美”鲍鱼文化IP,打造为集鲍鱼养殖、休闲观光、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福州滨海休闲村、一流渔旅网红村”。

  在产业规划方面,同心村结合“山-海-林-田-村”等要素优势策划4条旅游发展路线,利用村庄废弃鲍鱼养殖场等闲置土地建设同心鲍广场、潮流餐厅等旅游项目,利用村内闲置民宅建设民宿。规划提出以“村集体资源入股+企业运营+全村分红”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鲍鱼养殖、文创产品、滨海休闲三个板块,推动海洋一产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规划实施成效

  (一)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明确村庄鲍鱼养殖和休闲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特色。村庄鲍鱼产量达2300多吨,年产值超2.2亿元,人均年收入超7万元。通过规划实施,保障停车场、网红咖啡屋、房车营地、HI码夜市、潮流餐厅等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成立品牌运营公司,引进“数字同心”与“鲍鱼文创产业工程”两大项目,把IP和鲍鱼产业进行创作融合;与县属国企连江文投公司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和市场化运营。打造“鲍鱼网红第一村”,成为黄岐半岛滨海旅游的一个必到“打卡点”,用流量换留量,助力村庄渔文旅融合发展。

  (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通过规划实施,加大村容村貌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岸上加强整村风貌管控,对村内80余栋民房进行立面改造,以粉蓝相间的色彩和鲍鱼卡通彩绘提升村庄颜值;依法拆除房前屋后、沿海沿路的乱搭乱建物,实行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型生态停车场等“五小”微景观改造,打造具有地中海风情、拥有靓丽海岸线的特色渔村。海上投用超7000个环保型塑胶渔排和8万粒塑胶浮球,全面完成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改造,杜绝白色泡沫等海漂垃圾。实施“星级文明户”“我家最美”等星级评选,开展“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行动,带动村民自觉维护人居环境。

  (三)乡风文明走深走实

  实行海上、陆域分类网格治理,广泛发动群众、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参与村庄治理,通过学习村规民约,开展“同心鲍鱼锅边节”等文明实践活动,巩固村庄文明建设。组建党员、环保、巾帼等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组织“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村民评议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敬老扶困、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同心村海纳百川、成风化俗的新面貌。

  四、规划服务

  依托连江县区域责任规划师以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购买规划技术服务的专业力量,采用“区域责任规划师+镇村规划专员+规划编制团队”三方协作模式,对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为村民建房指导及项目落地方面提供规划咨询、选址建议等规划陪伴服务。如在房车营地、潮流餐厅、休闲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过程中,编制团队与县文投公司、村两委、设计单位等多方沟通,对方案用地范围、高度和色彩控制方面提出建议,确保项目符合规划且与村庄风貌相协调。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一)经验总结

  1、规划引领,助力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同心村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优势,整合资源要素,科学合理编制村庄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效指导同心村海洋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

  2、村庄联编,保障项目用地。同心村网红咖啡屋、房车营地、崖壁栈道等文创空间项目在临近的沙沃村地界内;通过与相邻沙沃村同步启动、联合编制、相互统筹的规划编制模式,在沙沃村村庄规划内落实上述项目用地。

  3、依山就势,塑造特色风貌。充分发挥村庄山海辉映、层次分明的景观资源优势,结合其“山林—田园—村落—海洋”错落有致的分布特征;与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合作,通过村庄微更新等方式塑造村庄特色风貌,提升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到来。

  (二)未来展望

  总结“渔旅融合”模式,形成示范效应。构建数据化评估体系,以期通过游客量、旅游收入、村民就业率等指标,定期评估村庄文旅项目成效,优化发展策略;总结“资源评估—产业融合—土地盘活—陪伴服务”的实施流程,形成可推广的规划模板。【厅规划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连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