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
《小山城大改革——福建龙岩不动产登记改革发展纪实》
全文如下
↓↓↓
近年来,龙岩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数字赋能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管理、从纸质凭证到数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这场深刻的登记之变,不仅切实保护了产权,更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之便,书写了一部小山城大改革的生动篇章。
铸就铁军
树牢实干“风向标”
举办“依法登记保护产权”主题演讲比赛、开展“负责人走流程”换位体验活动……龙岩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走群众路线,获智于群众,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不动产登记队伍。
龙岩登记中心精准定位打造“龙e登·守证先锋”党建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形象。该中心打造“龙e登”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车,把不动产登记窗口“开”进乡村、社区、企业,构建“流动窗口﹢帮办代办”服务模式。近年来,龙岩登记中心党员先锋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400余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000余次。
“业务能力很重要,队伍建设也不可忽视,只有落实好‘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才能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行稳致远。”龙岩登记中心主任李国钊说。
——全面提升队伍素质。龙岩登记中心坚持每年开展法律政策、业务知识、公文写作等专题培训,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促使干部职工从“专门型”向“全能型”角色转变,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全能”,推动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落到实处。
——健全人员管理机制。龙岩登记中心建立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职称聘任考核管理机制,创新编外聘用人员薪酬差异化管理制度,采用凡进必考、定期轮岗、积分考核、竞聘上岗等多种方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相关的专业考试和继续教育,将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应用于职称聘任、业务骨干竞聘、差异化薪酬管理中,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倒逼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实现作风与素质“双改进、大提升”。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龙岩登记中心先后印发涉重大事项决策、业务办理、人员管理等内部制度文件30余份,建立健全“有准则、有监督、有追究”的工作体制,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该中心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建立廉洁问题预警机制,细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持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锻造“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不动产登记纪律铁军。
深化改革
便民高效两手抓
3月25日,市民唐女士在龙岩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闽政通”App的“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功能,一次性缴清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的不动产登记费和相关税款,顺利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没想到现在办理转移登记这么方便,动动手指就能一次缴清所有费用!”
便民高效的背后,是龙岩登记中心从探索改革到深化改革,从服务速度到服务温度的蝶变。
“从‘分档提速’到‘全域即办’的转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全省率先设立‘即来即办’‘1小时办结’‘1日办结’窗口,提前3年完成压缩登记时限目标;2020年,将所有登记业务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即办事项占比超50%,群众满意率达100%。”李国钊介绍。
一面紧抓高效登记,一面探索便民服务,龙岩登记中心持续迭代的改革举措,绘就了不动产登记工作新图景。
——打造一体办理体系。龙岩市建立自然资源、住建、数据管理等5部门协作共建机制,搭建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企业和群众一次申办即可完成新建商品房、二手房转移等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网通办”。同时,龙岩登记中心设立了无差别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实施“一套资料、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从“单一业务受理”转变成无差别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受理”;拓宽企业和群众业务申办渠道,在乡镇(街道)、中介机构、公证机构、银行金融机构设置不动产登记网办服务点,实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无纸化”。此外,该中心还将不动产“带押过户”范围扩大至住宅、商铺、工业厂房等全类型不动产,在全省率先推行全类型不动产“带押过户”全程网办模式,减轻企业和群众办事负担。
——推动数据联动共享。龙岩市深化部门协同,推进“小切口大场景”应用服务,探索不动产登记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的“1﹢N”联动,深化推动“不动产登记﹢教育”“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城管”等7项涉不动产登记数据在线共享,夯实“无证明城市”建设基础,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公安、教育、公积金、城管、民政等19个部门52类数据的协同联动,赋能数据核验“一网办”,累计调用共享数据398万余次,利用不动产登记数据765万余次,不断推进不动产登记数治转型更加有为。
攻坚克难
情暖民心获赞誉
2024年1月,香榭景园小区662户业主领取了“迟到”十年的房产证,终于圆了产权梦。同年11月,南建新村居民备齐材料向龙岩登记中心提交转移登记申请,该项目第一笔不动产登记业务于当天完成登簿,郁积在小区居民心中27年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这是龙岩登记中心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着力保障民生的两宗成功案例。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龙岩登记中心遵循“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法院、住建等单位,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定期召开专班会,累计化解91个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颁发不动产权证书5万余本,相关经验做法两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并推广。
“在化解苏溪村自用地自建房历史遗留问题案例中,我们通过完善政策补丁、突破固有思维完成项目首次登记、分类分步处置、明确身份认定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创新化解路径,时隔22年,成功为苏溪综合楼办好了不动产权证书,解决了失地村民的烦心事。”李国钊表示。
此外,在解决存量问题的基础上,为遏制增量,龙岩登记中心还主动担当作为,率先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受益群众3.9万户,59宗土地实现“交地即交证”。
从“一纸证书”到“一网通办”,从“速度领跑”到“温度传递”,龙岩用实干与创新证明:小山城亦能有大作为。未来,龙岩登记中心这支活跃在红土地上的“守证先锋”,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在力求学深、力求创新、力求实干上下足功夫,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彰显小山城独特的不动产登记服务风采。【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