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 福州闽侯食品产业园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
日期: 2025-07-31 16:38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第三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本批推广的案例具有模式创新、路径细化、场景典型三大特点,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应。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福州闽侯食品产业园

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

(再开发类型:土地复合利用)

  一、项目基本情况

  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200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食品制造业。原来,该地块于2013年10月出让给福建科源机械有限公司,因原项目业主产业周期迭代、经营不善等原因,无力推进开发建设,造成土地长达10余年的空置。经重新出让后,规划建设36栋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将达29.7亿元,建成后容积率提升至1.83,建筑密度提升至45%,项目总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

  二、改造主体和改造模式

  该地块采用“腾笼换鸟+土地复合利用”的运作形式,对已出让低效土地进行资源整合。自然资源部门与原业主解除《土地出让合同》,并对原地块重新规划后挂牌出让,以此确定新的土地开发主体,为该地块的后续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综合地块优势,探索多元产业结构,多方学习、多向融合,点对点对接,打造复合型新型产业园区,提供多种政策保障,实现政企“双向奔赴”。

  三、低效用地再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升级。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以半年达到75%园区招商的“超级速度”,吸引了福州及中华老字号品牌,省级非遗品牌以及全国品牌终端餐饮连锁机构的直接制造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的入驻,是福州市首个专业食品园区,也是闽侯食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

  (二)效益提高。岁金智谷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于2025年7月竣工交付并转入装修阶段,建成后预计可达30亿元年产值,与原低效空置用地相比,将带来新增税收1300万元/年,有望为当地新增8000个就业岗位,未来园区将引入专业运营服务团队,通过搭建绿色安全食品企业合作资源平台,巩固闽侯食品产业链优势,实现补链强链效应,形成有机联动的大健康食品产业生态。

  四、主要做法

  (一)以“策”驱动,盘活低效利用。在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过程中,闽侯县先后出台《闽侯县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办法》《关于加强土地出让后管理服务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用地增容和提质改造审批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并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闽侯县工业用地投资开发和运营监管的八条措施(试行)》,适度放宽产业园区分割转让自持比例,由自持工业功能产权建筑面积比例不得少于40%调整至自持计容建筑面积比例不得少于20%,有利于企业回笼资金,提升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二)精准定位,推进多态复合。全面摸清地块周边低效用地底数情况,深入研究低效空置因素,形成精准的工作底图,顺应区位及周边业态,打造集总部基地、生产加工、产业服务、研发、展示、检测于一体,引导食品产业与养生、科普、教育、研学等跨产业融合,形成贯穿“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市场链”融合发展的“六链合一”产业园区。相较于传统工业模式,能够节约土地供给15%,增加26%建筑面积,进一步助推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服务,实现“八证”提速。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确保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闽侯县开启审批“极速时代”。通过提前介入,为企业量身打造“定制清单”,主动指导前期工作,组建审批专班,实行“一次申请、一窗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极大程度压缩审批周期,一次性为企业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筑施工许可证》等八张证书。得益于“八证齐发”的极速审批,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从立项到发证用时不到1个月,较原审批流程缩短三个月,实现工业项目审批“零等待”的超速度,最大程度减少企业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五、政策经验

  结合园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以工业为主导功能的复合产业用地出让新模式,精准对接企业产业需求,合理确定土地自持比例,助推产业特色化发展,提升了产业竞争水平。同时,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全力推行“超速度”审核发证模式,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让企业更快落地建设、投产运营,赢得市场先机。【厅利用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闽侯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