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在京举办《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指南》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使用方法等。会上,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作典型发言。
泉州市自2022年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和福建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有力推进盘活城乡低效用地。截至目前,该市累计盘活低效用地7.9万亩,开展“百千万亩方”农田整治项目84个,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5.92万亩,处置历史围填海1.39万亩,恢复海岸线9.81公里,增加泉州湾红树林面积近万亩,有效改变泉州用地布局“小散杂”的状况,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
01 精准识别底数
结合城市总体战略,统筹考虑地块现状和再开发潜力,聚焦空间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大维度,探索构建覆盖5个用地类型、36项指标的调查评价标准,摸清低效用地底数25.71万亩。
02 合理划分单元
在专项规划中,打破“就低效论低效”的单点开发思维,坚持以整体规划管控片区开发,合理划定再开发单元,制定单元开发导则,优化用地布局,统筹指标分配,促进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如,泉州中央活力区片区由原来以三类住宅用地和低效工业用地为主,调整优化为住宅用地规模大体近似,腾挪出商业用地1045亩、公共服务用地547亩。
03 科学确定规模
以空间统筹实现“利益平衡”,通过优化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强增量空间与存量空间的统筹,平衡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如,泉州法石片区改造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难以在地块内实现拆迁安置平衡。泉州局通过规划优化,实行容积率转移、建筑体量异地统筹,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04 创新开发模式
在城区盘活存量上,出台古城及周边区域低效用地收储盘活政策,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房产转换用途。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共富模式”,针对城郊存在的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相互交织的特点,通过工业提容增效、零星用地腾挪归并、耕地规模化经营,统筹存量建设与农业用地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05 强化数字赋能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整合专项规划、片区策划与项目实施方案,实现全流程管理。同步建设低效用地开发决策辅助系统,夯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数字化底座,保障了盘活存量项目的落地实施。【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