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向海而兴 拓海而荣——看省自然资源厅如何强化用海要素保障
日期: 2024-07-19 18:23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长达3000多千米的大陆岸线、13.6万平方千米的广阔海域,彰显着福建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福建因海而生,更要向海而兴、拓海而荣。为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作用,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多渠道、多方式确保用海要素保障精准有力,为我省重大战略实施做好服务保障。

2020年以来

全省共审批项目用海869宗

总面积96.54万亩

其中

省级审批项目用海134宗

总面积9.12万亩

  一、聚焦海洋优势 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海上风电场,随着直径130米的巨大叶轮缓缓开始转动,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产发电。平台不但能产生绿色电力,还是一座“蓝色粮仓”,实现了发电养鱼两相宜。投产后,平台风电机组一天可满载发电9.6万度,满足大约1万个家庭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

南日镇海上风电场。(莆田局供图)

  有序开发海上风电资源,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部署,也是打造国际先进水平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我省已建海上风电场12个,总装机规模达358万千瓦,每年可减排1200多万吨二氧化碳。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创造性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积极推进“海上福建”建设,大力倡导向海洋要食物,强调要“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我省沿海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牢记嘱托,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紧紧围绕“海上福建”建设部署要求,统筹海域资源开发与保护,积极采取措施,助力“海上粮仓”建设,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水产品供给。

  据了解,2020年以来,全省共审批渔港项目85宗、面积1.1万亩,养殖用海368宗、面积72.2万亩,其中,市场化出让深水网箱养殖平台用海面积0.6万亩。

  聚焦资源优势,激发蓝色经济动能。我省立足实际和区位优势,提出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正全力以赴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加强用海要素保障力度,为我省工业、交通、能源、渔港等工程领域建设项目落地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服务民生更加有力有效。

江阴港。(福州局供图)

  今年初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省委、省政府“开门红”工作部署,坚持以强化要素保障为目标,全省共审核审批用海项目30多个,用海面积3万多亩,有力保障了南安市海峡科技生态城、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工业园)以及多个交通基础设施、渔业基础设施等涉及民生工程的建设需求。目前,福清万融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复,漳州核电项目、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处于全面建设阶段,漳汕高铁项目、宁德核电二期项目、中石油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进入“加速跑”。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二、主动靠前服务 助推项目提速增效

  7月1日,厦门新机场航站楼顺利完成金属屋面及幕墙闭水建设任务,实现了工期计划再提前,标志着航站楼工程又取得重大进展。

  厦门新机场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两岸交流门户机场,是国家实现海西战略和厦门打造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该机场选址于厦门市大嶝海域,属于“涉海、涉空、涉军、涉台”复杂敏感区域;同时,涉及新增围填海和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国家相关部委审查严格,地方缺少办理先例,用海审批难度大。

  对此,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厅主要领导在项目用海报批期间,多次前往厦门市项目用海现场调研,并数次带队赴自然资源部沟通协调,就项目建设用海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持续沟通协调,为厦门新机场用海获批起到了关键作用。省自然资源厅在开展前期工作时即成立专班,厅分管领导及厅海域海岛处相关工作人员全程指导项目业主结合用海政策和技术要求,研究技术解决方案,并指导修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第一时间协调上报,争取厦门新机场用海一次获批。

  “厦门新机场是国务院严格管控围填海政策发布后,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重大围填海项目,最终获批新增围填海面积12345亩。”省自然资源厅海岛海域处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省自然资源厅主动靠前服务,助推重大项目提速增效的一个缩影。

江阴港。(福州局供图)

  要素保障跟着走,项目才能“大展拳脚”。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创新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我们采取专项对接、靠前指导服务、绿色通道、即报即审等方式做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并逐一梳理排查沿海各设区市存在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推进慢、重点项目用海推进慢等问题。”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处相关负责人说,对“大骨头”“小鱼刺”进行分类处置,采取面对面交流、拉单挂账、精准对接等方式,会同地方政府压实责任,逐一化解项目建设用海要素保障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项目及时获批,有力保障地方推进项目建设、改善营商环境。

  在优化用海审批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指导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推动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两证”并发,由地方政府统一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实行“一站式”服务,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压缩办理时限。同时,实行统一送达,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发证率,进一步规范养殖用海管理。

  “针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要强化业务指导,主动对接,靠前发力,为漳州市‘未批已填’图斑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备案审查把好第一道关。”今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在漳州市开展现场办公时强调。

  现场办公对接指导也是省自然资源厅强化用海要素保障的举措之一。在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的2024年“要素保障质量提升年行动”巡回服务现场办公活动中,每到一地,服务组便主动对接、主动保障:在宁德,省自然资源厅领导现场解答宁德漳湾港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用海问题;在漳州,专班人员现场对接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未批已填”图斑集中备案处置……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全省用海要素保障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为实现重大项目用海“优先保障”“应保尽保”,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大盘部署,把重大项目用海报批作为用海要素保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实施点对点、全流程、精细化服务保障。厅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基层,通过现场办公对接指导的方式,协调解决用海报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既抓用海用岛“规范管理”,又为保民生保发展“疏通脉络”。2023年以来,已先后赴地方现场对接23场。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示范带动下,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断前移服务关口,加强主动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靠拢,宣介用海用岛政策、手把手指导材料组卷。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靠前,深入重点用海项目现场,开展政策运用指导,围绕项目选址、报批条件和报批流程等方面,逐一进行明确。同时,压实责任,指定专人跟进,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项目用海报批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用海报批效率。2022年9月以来,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工业园)内已有7个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复,面积合计约1338亩,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处置遗留问题 盘活存量海域资源

  “开发三都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擘画的宏伟蓝图。宁德市地貌以丘陵、高山为主,且大多直逼海岸,滨海低地面积不大,可供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的土地资源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宁德市计划通过围填海工程满足位于三都澳内的三屿工业区的用地需要。2016年前,该工业区完成整体填海面积约6330亩。

  2017年,宁德市依托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推动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宁德。该基地选址在已填海成陆的三屿工业区,需要办理用海手续。但随着项目推进,一道难关出现在眼前: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在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的同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当时尚未出台配套规定,影响了基地用海手续的报批。

  为保证项目按时投产,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参与研究国家政策,结合基地用海报批,提出意见建议,并反复沟通汇报。基地获批备案后,由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继续加强指导,找堵点、接断点、落实点,仅用不到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用海论证到报批的所有工作,并一次性组织了验收,保证了项目按时建成投产。

上汽宁德基地。(宁德局供图)

  “上汽宁德基地落地后可发挥其龙头带动效应,整合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及机械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助力我省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宁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三屿区域和汽车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宁德市将利用其区位优势,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壮大闽东北一翼、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

  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用海是全国首个集中处置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我省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的一个标杆之作。

  为尽快完成全省“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今年开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全力推动沿海各市、县集中制定处置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力量组织审查并指导修改。今年4月,我省沿海各市、县制定的“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方案全部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审查,标志着全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取得里程碑式的跨进。

  省自然资源厅把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与用海要素保障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全省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工作。对已完成围填海的项目,立即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和验收,做到项目竣工一个、验收一个。

  据了解,日前,连江可门工业园区粘结剂和宁德市新能源电池材料集散中心工程两个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经实地踏勘、现场复核等,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通过专家组验收。

  “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已组织验收填海项目10宗,验收面积1811亩,有力保障惠安县崇武中心渔港工程、福鼎市火车站站接道路及配套城建填海工程、湄洲岛入岛游客集散广场及道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助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处相关负责人说。【海峡资源报 周海铢 厅海域处 林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