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不断进出卸下建筑材料,建筑工人正忙碌地浇筑水泥板;一幢幢新式住宅正在拔地而起,一个个宜居小区正在逐渐形成。这是去年12月28日,笔者在东山县西埔镇亲营村、陈城镇白埕村、康美镇东沈村3个村的农房集中居住点看到的场景。
据了解,东山县是漳州市唯一入选全省10个“崇尚集约建房”创建示范县之一。在开展农房建设试点工作中,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服务该县“崇尚集约建房”示范项目,把宜居型农房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着力提升农民群众住房品质,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
高位推动,闭环服务
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房建设试点工作,坚持高位推动。2021年初以来,该县及时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农房建设试点县”行动领导小组和“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
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县61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确定第一批19个试点村庄,制定创建行动方案。去年5月份,该局向东山县委、县政府提议,将“崇尚集约建房”与农房建设结合起来,促成“全省农房建设试点示范县”与“崇尚集约建房”“双创建”行动的共同推动实施。为扎实有效推进“双创建”行动,东山局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做到同一层级成闭环,不同层级有联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严格落实专人负责、一份台账、多措并举,做到工作专班化、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实行一周一汇报,半月一汇总、一月一总结,扎实推进“双创建”行动有序开展。东山局还将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关于《漳州市农村新型住宅小区建房申请审批流程》转发各镇、村对照执行,加快了农房建设审批效率。
规划引领,突出特色
启动“双创建”行动后,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因地制宜做好各类用地布局,有效促进农房试点建设开花结果。按照“宜点则点、宜面则面”的原则,该局立即开展前期调研,对19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及土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迅速开展规划选址及用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有8个村庄规划编制获得批复,11个村完成规划选址,获批农房试点建设用地面积14.33公顷。
在推动村庄规划编制中,东山县自然资源局首先把村庄规划与“崇尚集约建房”项目选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各类资源共享共用,编印全县农房建筑立面图集,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其次是结合村庄实际,突出村庄特点及文化特色,科学谋划村庄规划;按照村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村民建房,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做到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最后是在严格落实“屋顶、山墙、墙面、门窗、勒脚、色彩、材质”七要素管控基础上,结合当地建筑风貌特色和农村建房实际,充分考虑海岛建筑民俗、地方材料、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等因素,精心构建“马背山墙燕尾脊,红瓦石勒鸽子灰”特色建筑风貌,树立农房建设新模板,引领全县建筑风貌新潮流。
先行先试,重点保障
在落实农房建设要素保障中,东山县自然资源局坚持试点先行,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政策效能,高效解决试点村农房建设的用地问题。该局组成专班主动深入各镇、村,积极指导各村做好村庄规划和项目选址,提供农用地转用报批流程和材料清单、各环节所需的文字材料范本,协助各村做好项目农用地转用报批的前期工作。
同时,该局还积极与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沟通,在全县耕地指标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科学预判,优先保障新农房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目前,已有6个村完成住宅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审批,面积7.6公顷,确保农房建设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海峡资源报 林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