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工业项目落地典型案列,全国27个案例中,福州市福清市、罗源县存量工业用地改造提升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强化政策指导,制定全省首批工业(产业)园区市级地方标准《工业(产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认定与处置指南》,为全市低效用地认定、处置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引和参考;开展专项攻坚,夯实属地政府、工业(产业)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责,全面开展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实行差别化改造,对园区内符合规划、产业导向的企业,允许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引导新产业集聚,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其中,福清市、罗源县在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工业项目落地取得较好成效。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福清市通过全面摸排底数、开展分类处置、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跟踪推进等方式,将长期未开发的4宗工业用地进行收储,经重新规划、整合与招商、挂牌出让给5家企业,盘活存量土地514.35亩,盘活后各项投资强度均达到500万元/亩。此外,福清市还制定低效闲置土地处置“1+N”方案,出台《福清市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方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灵活处置闲置用地,建立健全盘活存量用地、规范新增用地管理长效机制。
为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存量土地盘活,罗源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主动服务、积极对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腾笼换鸟”、并宗开发,为低效工业用地注入新活力。罗源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收购6宗相邻低效工业用地,与自有土地115.95亩合并,合并面积1905亩。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的部分装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企业国内先进水平,产能将达到320万吨/年。【海峡资源报 蔡子琛 林武峥 郑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