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田县针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问题,构建“控增管护”机制,多措并举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创建“寸土必‘珍’、守护大‘田’”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大田县委、县政府将耕地保护纳入年度绩效和“抓大促高”目标考评范围;县政府与18个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将耕地保护工作列入各乡(镇)绩效考评内容,并结合实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联动机制、问效机制及责任追究,推动管地机制建立健全。对被列为自然资源督察重点督办典型问题或存在推进违法用地整治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消极应对的乡(镇),实行耕地保护考核“一票否决”,冻结新增补充耕地交易资金,并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在编制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时,我们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大田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统筹协调县域、乡(镇)发展重点,对各乡(镇)产业重点作合理预判,提高用地效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为提升乡村现有建设用地效率,减少乡村建设用地粗放使用耕地,该县按照“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的要求,落实“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责任,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建设用地。结合县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引导特色果蔬、富硒农产品种植集聚,提出15片耕地集中区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和增加效益为重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粮食安全区。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原则,科学编制全县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积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探索将废弃园地和残次林地纳入可开发耕地范围,拓宽补充耕地资源渠道,做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
同时,该县还通过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积极开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试点,提高土地肥力,使田成方、渠成网,确保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从严推进自然资源督察、卫片执法等发现的存量违法问题整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涉及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坚决遏制新增,推动耕地执法监管取得实效。自2020年以来,该县依法查处涉及耕地违法案件204宗,土地总面积1983.13亩,其中耕地222.07亩、永久基本农田23.61亩。【海峡资源报 温佳 谢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