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岩市积极探索项目用地和耕地保护协同双赢机制,不断强化耕地保护措施,严格管控增量,做到不占少占、能让则让。今年1-10月,全市用地报批76个项目、面积8905亩,其中涉及占用耕地1192亩,耕地占用比例仅15.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避让耕地”]
建立选址前置服务机制
在项目选址阶段,做好方案比选论证,将不占或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重要比选因素。强化规划管控,有序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严格执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预留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空间,提供规划保障。强化选址选线,主动参加项目选址选线及合理性联合审查,对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的,优先避让。强化预审比选,以保护耕地为首要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比例低的方案。
[强化“挖潜控增”]
建立低效盘活减占耕地机制
实行用地计划指标与存量盘活挂钩,倒逼使用存量,减少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探索利用低丘缓坡地模式,将纳入工业园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低丘缓坡地集中连片、有序开发利用。探索低效用地再盘活模式,以“亩产论英雄”,全面清理低效工业用地,推进“标准地”“混合用地”改革,探索推进“清单+告知承诺制”,实现“腾笼换鸟”。探索高效利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厂房改建、加层等“零增地”方式实现集约发展,引导增资扩建的企业优先使用存量用地。
[强化“部门联动”]
建立保护保障协同机制
建立纵向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与用地业主单位,横向交通、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落实”机制。构建项目用地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机制,推进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协作。构建项目用地信息共享机制,启用“耕地保护一张图”系统,市县两级定期互通项目信息,跟踪协调解决难题。构建项目用地共推共管机制,会同发改部门组织项目涉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对接会,解决项目用地问题。组建工作专班,靠前服务,采取“清单管理”,引导项目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龙岩市自然资源局 兰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