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要闻

历史遗留问题典型案例 | 清流县以“现场会诊+技术勘验”方式精准化解林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叉重叠问题实例
日期: 2025-04-29 15:13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

  近日,《化解林权“一地多证”权属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典型案例》汇编形成,全国18个典型案例中,我省有2个案例上榜。

  今日刊发

清流县以“现场会诊+技术勘验”方式

精准化解林权与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交叉重叠问题实例

  一、基本情况

  2003年10月,三明市清流县某企业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证载面积11万平方米。2017年,该企业在对宗地上新建厂房、办公用房等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时,清流县不动产登记机构发现,该宗地范围与2006年9月颁发的某国有林场林权证宗地范围交叉重叠3万余平方米。经核查,原因如下:一是分散登记时期原土地证、林权证分属两个部门颁发,未能有效做好衔接,造成权属界线不一致;二是当时办理登记采用平板测量技术,无矢量坐标,精度较低,误差较大。

  二、主要做法

  (一)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清流县不动产登记机构首先与林业部门及相关权利人沟通,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以该企业在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边坡、沟、坎边线作为实际权属界线的调整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召集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成立联合调处工作小组,组织相关权利人共同探讨、研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及林权权利人的权益,最终形成“权属界线调整方案”。

  (二)现场勘测定界,办理不动产登记。以“精准勘验+多方协同”为主线,通过技术升级与流程优化,解决权属重叠问题。根据各方达成一致的权属界线调整方案,由自然资源、林业部门、相关权利人及测绘单位赴现场核实,查看国有建设用地和林地实际情况并现场定界,明确调整后的四至范围、面积及附图(附坐标系、地物标志说明),组织相关权利人签订权属定界协议。在此基础上,清流县不动产登记机构为该企业办理了不动产登记。

  (三)坚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动产权属界线交叉重叠,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后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为妥善化解权属重叠的历史遗留问题,清流县建立林权纠纷联合调处机制:一是成立由清流县人民政府牵头,县自然资源、住建、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权属纠纷协调领导小组;二是明确职责,不动产统一登记前产生的权属重叠问题仍由原行政机关负责牵头办理;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产生的权属重叠问题由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牵头办理;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负责林权地籍勘验,发挥林业专业机构技术、人员优势,保证林权地籍调查成果质量。

  三、取得成效

  一是创新协作机制,提供实践样本。通过成立由县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合调处机制,有效整合自然资源、林业、属地乡镇等力量,以“现场会诊+技术勘验”方式精准化解争议。化解过程中,以实际形成的边坡、沟坎为界线的调整方案,既尊重了事实,又兼顾了技术标准的统一性。清流县通过核实2.1万宗数据,共排查出“一地多证”问题1310宗,涉及的重叠类型包括林权与林权、林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目前已解决707宗,化解率为53.97%。

  二是明晰产权边界,提升登记公信力。通过现场勘测定界、签订权属协议,实现权属界线的精准落图与动态更新。不仅解决了企业不动产权属不清问题,还为后续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合法流转、抵押融资等经济活动扫清隐患。企业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后,其资产权属得到法律确认,为企业融资提供坚实保障,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产权明晰有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平衡多方权益。清流县以个案化解为契机,建立林权纠纷联合调处机制和第三方技术支撑体系,明确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后权属重叠化解的责任主体与调处流程,从制度层面防范新增矛盾,理清林权纠纷调处组织路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林业专业机构,既提升了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又增强了群众对行政决策的信任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经验。【厅登记处 清流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