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典型案例|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镇村规划联编试点经验
日期: 2024-09-11 16:11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我省开展镇村规划联编和驻镇村规划师试点工作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镇村规划联编和驻镇村规划师工作,近日省自然资源厅推出17个典型案例。本栏现刊发这些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镇村规划联编试点经验

  一、基本情况

  雄江镇位于闽清县西北部,闽江中下游地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本次镇村连编村庄有梅洋村、凤山村、桥头村、安岭村。

  (一)生态资源本底优

  雄江镇拥有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楮林温泉、闽江流域等各类山、水、林、田资源,山环水绕、富足水脉、林木丰茂,秀美壮丽,生态资源优越,是国家级生态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二)旅游产业基础好

  雄江镇现已形成特色民宿集群、温泉康养、休闲垂钓、休闲采摘、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产业;同时,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展销“一村一品”,推介特色旅游线路,开展山地运动、库区游乐等项目,雄江旅游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

  (三)交通条件改善大

  雄江镇位于福州至南平的闽江区域交通走廊,随着G316的裁弯取直、闽江通航以及规划京台高速复线、设置高速出入口和区域性游船码头等,这些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大增加雄江的交通便捷性和区域联动性。

  (四)城镇风貌形象好

  雄江镇区坐落于闽江边上,三面环水,居高临下,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多为3层黄墙红瓦建筑,层叠错落的建筑与姹紫嫣红的绿化景观、曲径通幽的登山小路、龙行蛇舞的沿江栈道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仿佛闽江水上的布达拉宫。

  (五)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程度高

  雄江镇引进了橙翔文旅等多个台湾建筑师团队,开展乡建乡创陪伴式农文旅合作项目,从举办海峡青年节活动,到开展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计划,推动闽清海峡乡创街区落地,雄江镇正发挥闽台融合的特色优势,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模范乡镇,闽台乡建乡创样板片区。

  二、编制方法

  本次镇村连编工作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等为目标导向,对目前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区域欠统筹、传导不统一、行动缺保障”等问题,从镇域整体统筹规划、细化指标传导、突出规划近期的指导性几个方面,确立了“分区协同、分类引导、计划先行”三大原则,围绕雄江镇“旅游带动”的总体发展目标,通过分析雄江镇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人为本、底线思维、统筹协调、绿色发展的考虑,以镇村联编的方式结合闽台乡建乡创,实现空间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共享、空间布局统筹调整及要素配置优化等内容。

  (一)空间资源,全域统筹

  系统调查全镇空间资源,重点挖掘存量要素,盘活镇村内闲置资源、挖掘镇村内的特色资源、利用好镇村内的山水资源。以村庄闲置土地资源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及基础资料研判,对所有闲置资源进行了标注和拍照,按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在规划中因地制宜、结合用地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周边资源禀赋等重新进行了整合,解决了上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做到了节约集约。

  (二)用地布局,统一规划

  全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一盘棋统筹,捋清乡镇与村庄的关系,从区域协同角度考虑镇村空间总体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互利互补乡村发展格局,避免区域内各片区、各行政村同质竞争。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目标;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重点保护河流、湿地、林地、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强沿河沿路沿田的林网建设,严格控制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未利用地开发。落实“逐级管理、规模统筹、空间管制”策略,统筹镇村建设用地,预留合理的产业发展空间和视廊通道。

  (三)基础设施、共享共建

  在镇域层面统筹分配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有效推进各类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建设项目落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逐步共建共享,优化镇村部分基础设施选址与布局。按照乡村生活圈建设要求,规划短板设施,保障村民生活需求,合理规划乡村用地类型;结合产业发展类型,落实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点位、类型,保障农业生产设施配套。

  三、经验亮点

  (一)探索镇村规划传导与管控

  1.镇村传导内容

  在镇级层面,实现指标精细化配置、乡村振兴思路、产业发展指引和村庄布局指引四个统筹;在村级层面,实现村与村协同、管控指标落地、公共设施均衡布局和守住建设底线四个引导。

  最终确定包括村庄类型、功能定位、人口规模、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建设等9项指引性传导内容以及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红线面积、黄楮林保护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6项约束性。

  2.村庄规划传导与反馈

  明确村庄发展方向,落实配置各项指标。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河道蓝线、黄楮林保护线等村域内重要用地控制线。同时,在镇级层次规划确定的要求内容基础上,结合村庄发展方向和需求强化全要素管控内容。

  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乡村建设主体多样,土地的权属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方式,不断提升规划实施的韧性。例如梅洋村位于黄楮林保护核心区,村民宅基地部分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镇村统筹,在乡镇国空编制过程中,考虑村民未来搬迁安置方案,同时也要考虑村庄建设规模不突破的情况下,为乡村文旅发展预留不小于5%的镇域统筹指标,保障项目落地使用。

  (二)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下的镇村规划成效

  1.推动宜居环境提升

  雄江镇闽台乡建乡创以“小众”“慢活”“低耗”为导向,创新以“微整治、微改造、微调整”全域整治模式,打造闽台乡建乡创融合示范片区。镇村规划参考这种模式对村庄内部的闲置公共空间和居民生活空间进行梳理和标注,同时引导以“低造价改造、低密度开发、低成本运营”方式,进行三类农房改造、空间活化利用。

  2.激活“民宿+”经济

  结合雄江镇打造“闽江宿旅第一镇”的目标,闽台乡建乡创提出了“村集体投建、社会资本投运、公建房屋盘活、农户自主经营”等民宿发展模式。镇村规划吸收乡建乡创独到的视角和创新思维,梳理各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方向,差异化谋划各村的“民宿+”经济发展模式,为雄江镇的产业发展及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梅洋村饭宅古村落,以传统建筑保护利用为目的,创新举措打造古厝和装配式民宿,结合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桃花源般的自然环境,提出“民宿+文旅”等经济模式。

  3.培育产业发展升级

  闽台两地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镇村规划中注重吸收台湾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做法。结合台湾青年和大陆高校学子参与村落走访调研、小组课题创作和成果,确立以雄江镇全域旅游发展为导向,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比如依据全域产业布局,梅洋村以橙文化为特色,提升改造梅洋礼堂,构建闽台甜橙产业中心,以研学为拓展,打造集橙产业发展、橙文化体验为一体,结合户外农耕体验营地打造“产销+体验+研学”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厅规划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