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典型案例|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镇村规划联编试点经验
日期: 2024-09-12 16:50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我省开展镇村规划联编和驻镇村规划师试点工作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镇村规划联编和驻镇村规划师工作,省自然资源厅近日推出17个典型案例,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镇村规划联编试点经验

  一、前言

  本次镇村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分析总结崇武镇现状特点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用途使用需求差异分析,创新在原有二分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城镇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区-村庄(社区)功能区”的三分边界,重新梳理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探索差异化功能用途管控导向下,城乡融合及全域基本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为高度城镇化的小城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有益经验。

  二、崇武镇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

  (一)镇村基本概况

  崇武镇地处泉州市东北角,惠安县东南部,三面环海,青山相依,处在福州、厦门两小时生活圈内,距离惠安动车站约30公里,距东岭高速入口11公里,对外交通便利。崇武镇全域面积约19.6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获得过中国石雕之乡、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全国重点镇、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镇村特点总结

  三面环海的滨海乡镇。崇武镇三面环海,海洋文化深入人心,镇域内拥有长达28.8公里的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常住人口多、游客多的规模特大型乡镇。2022年崇武镇户籍人口约8.3万人,常住人口约11.5万人,同时拥有年接待游客量100万人次的旅游业规模,是沿海地区富有活力的特大规模乡镇。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崇武镇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屯兵、海防、宗教、雕艺、石获、惠女等众多文化,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拥有古城、古村、宗庙建筑、石刻等历史文化载体,需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经济产业强镇,面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压力。2018年崇武镇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5:52:43,当前,崇武镇也面临一产特色化、二产精准收缩与转型升级、三产全域旅游联动升级发展的压力,必须加强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的战略转型。

  城乡一体建设,空间亟待优化整合的城乡融合镇。崇武镇是惠安县最早将土地上收至村集体统一生产和管理的乡镇,村村发展石雕产业,形成了生产、生活空间交错混杂,国有、集体两类土地相互嵌套、镇村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三、试点规划编制经验探索

  (一)细化深化调研,创新多元使用与管理主体共同缔造模式

  在收集分析多部门、多类型的全域底板数据的基础上,强化与镇村空间多元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访谈和交流,开展翔实的现场踏勘与实地驻镇。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全要素的规划,通过驻镇交流和全域数据分析,明确镇域内不同管理主体、使用主体的行为需求、用地需求,搭建多元主体沟通渠道,以共同缔造的方式促进各方利益协调。

  (二)构建崇武镇基础数据库,科学评估各类空间要素

  构建“管控要素-发展要素-现状评价-历项规划评估”四元一体的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定量和定性科学分析城镇空间存在的问题。针对惠安县职能架构,收集县级、镇级、村级层面多个部门组织的基础和管理数据,按“管控要素-发展要素-现状评价-历项规划评估”分类成档,并按“县-镇-村-其他”实现构建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合理定量的分析崇武提供数据支撑。

崇武镇县镇村基础数据库

  (三)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与存量空间更新改造分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识别现状工厂经营情况、产业发展链条,对标国内外先进工业的发展案例,提出石雕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瓶颈;二是识别工厂权属、“转型转产”类工厂空间分布情况,分析现状旅游资源的等级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配置情况,提出“产业提质升级、融合发展”的策略;三是通过增加石雕产业前端宣传、中端高质量生产、后端供给保障能力,联合崇武全域旅游,开发“石海”主题滨海旅游,引入“工业旅游”模式,实现“二、三产”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四是重点打造国家中心渔港,总结崇武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集水产品加工-水产品生产-冷链物流-休闲渔业于一体的渔港经济产业链。

  (四)作为城乡融合镇,加强镇村发展与建设、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分析,合理划定城镇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区-村庄(社区)功能区,按照城乡统筹促进社区提升、产业转型、城镇品质提升

  在三类空间划定的基础上,综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协调发展区-村庄社区边界”三大边界,探索城乡统筹促进产业转型,促进城镇和社区功能品质双提升,提出不同建设主体和建设模式的针对性用途管制技术。

  1.城镇功能区

  城镇开发边界以控规覆盖,落实高质量城镇发展定位,塑造高品质城镇空间;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功能;配套高质量城镇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发挥镇政府及其周边区域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升城镇功能和形象,形成不同层级结构的政治、文体、商业、休闲等功能,通过“点核引领”空间格局,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

  2.城乡协调发展区

  城乡协调发展区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如商业、公服、绿地等,既可协调城镇发展与乡村建设之间的矛盾,还可探索镇村市场联合开发的模式。

  3.乡村(社区)功能区

  乡村(社区)功能区以村庄规划覆盖,以社区更新的方式进行存量更新,主要包括:通过总体减量优化、局部设置自住小区,改善居住方式;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配套短板;创新工业转型升级,解决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同时做好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积极融入崇武镇的旅游体系,培育村集体经济。

  (五)作为镇村国土空间规划联编试点乡镇,理顺编制流程,促进详细规划高效实施

  为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从全域全要素管控到详细规划的高效实施,规划理顺并构建了“全镇发展思路-镇域城乡空间及功能分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底线管控-单元控制-详细规划编制”的编制流程。

  通过明确全镇发展思路划分城乡空间及功能分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明确不同分区“山水林田海草沙”的生态修复策略并划定底线管控,构建全镇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发展质效。将不同分区的管控边界与管控措施落实到具体的用地,提出开发建设的指引,推进底线管控向详细规划有效传导。按照镇域不同阶段发展目标、规划时序、低效用地分布情况,结合项目类型、规划分区、单元基础条件与规划目标,合理安排项目,实现单元功能差异化引导,保障建设时效。

超越城乡二分法的城乡三类空间划定、空间特点及管制模式

  (六)校地合作,规划陪伴式技术服务

  项目编制团队为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院于2021年与崇武镇政府签订校地合作与服务协议,团队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多专业联合驻镇的规划设计师团队,教师和研究生成员合计将近30人,涵盖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等多个学科,设计团队开展了规划实施全过程的咨询和服务,共同研究崇武镇在小城镇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对策,探索形成更高层级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如今的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上层空间规划的深化,并与详细规划相辅相成。省内大部分乡镇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诸如镇村分异、空间发展无序、生态环境受损等问题,由乡镇政府牵头开展镇域内的镇村联编、总规-详规联编,一支队伍服务一个乡镇的模式,能更好地实现规划编制实施多重功效,即发展战略有效传导、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建设管控更加有序、咨询服务及时响应等。【厅规划处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惠安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