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自然资源优秀案例 | 莆田:从“平面”转向“立体”激活海洋经济新质动能
日期: 2025-01-21 17:30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2024年,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奋进的浓厚氛围,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改革政策举措、强化便民利民、提升保障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4年下半年全省自然资源优秀案例》,福州、厦门等10个案例入选,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从“平面”转向“立体”激活海洋经济新质动能

莆田市自然资源局

  一、背景情况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漂浮式风渔融合“国能共享号”项目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结合的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2020年度十大重点科技项目之一,列入福建省2022年度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该项目涉及用海约1670亩,海域使用权证成为影响项目实施的核心要素、关键节点,莆田市组织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湄洲岛港口发展中心、海事局等部门,大胆先行,首创“分层设权、立体确权”做法,成功为项目助力,获批用海11.1677公顷,形成“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新模式。风、光、渔的融合,实现了集约化用海、跨产业间融合发展开发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分层设权”推动用海报批

  为进一步落实海域分层设权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突破现有登记技术限制,实现海域纵向空间分层数据分别录入系统、证书分别核发。不动产权证中载明实际使用水面、水体、海床或底土等空间分层信息,对排他性使用特定空间的用海活动进行分层设权,满足海域立体管理与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要求,丰富海域使用权权能。

  (二)“立体确权”促进产业融合

  结合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立体用海需求,围绕渔光互补等企业用海需求旺盛产业项目,利用水面层建设光伏电站、水体层用于养殖,推行“光伏+养殖”确权模式,将具有互补效应的用海项目放在同一海域,达到功能互补和产业链协同,实现水面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立体确权,充分利用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内的立体空间,让海域空间资源使用效益明显提升。

  (三)“优化布局”规范海上风电

  统筹海面海底垂直用海空间,严格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制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全面优化海上风电建设布局,减少平海湾海上风场F区项目用海面积30多公顷,有效缓解用海矛盾,为实现用海活动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有力促进海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助力海上风电、网箱养殖装备等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向蔚蓝深海挺进。

  三、取得成效

  “国能共享号”项目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自项目落地以来,为莆田海洋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水上清洁能源,4MW风电机组年发电量约为1600万千瓦时,年产值约600万元;水下绿色深海鱼品,项目养殖水体约10000立方米,深海大黄鱼年产值可达700万元,水上水下经济效益相当,实现海洋经济跨产业有效融合。而“分层设权、立体确权”的用海模式,推动了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盘活了海域空间资源,提高了海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了海域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让“沉睡”的海域空间“活”起来,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厅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