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共同完成的“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模式的测量标志管护机制研究及‘智慧测量标志’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近日获2024年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该项目继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后,在专业领域获得的又一项荣誉。
测量标志保护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安全保障。过去,该项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定期现场巡查保护的方式,进行测量标志及保护装置的损坏上报和事后修复,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信息更新和问题发现存在滞后性。为推动测量标志保护模式变被动为主动,2019年起,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厦门市测量标志在线监测管护系统平台,将智能传感器设备引入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通过采用智慧物联网技术,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物联感知,结合智能传感器、智能锁、NB- IoT(窄带低功耗蜂窝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全市109座具有重要应用和保护价值的高等级测量标志点安装智能锁井盖并开展实时监测,进一步提升巡查保护工作效率,助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规范化、智能化。
完善智能管护体系,实现全流程动态管理
传统的测量标志保护井盖多为预制水泥块,对于翻动甚至破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为此,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从规范管理和信息技术入手,一方面,在厦门市测量标志在线监测管护系统平台建立测量标志使用全流程管理标准规范,增设授权审批环节,对测量标志的使用申请、涉密审批、授权使用、实时监测和及时保护等环节实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另一方面,为实时判断受保护的测量标志井盖发出的警报信息是否属于破坏行为或授权使用行为,工作人员在保护井盖上搭载自主研发设计集成智能传感器、机械锁和智能锁,该平台自动实现智能传感器异常倾斜位移的预警触发和指令授权开锁。此外,该中心还依托天地图·厦门建立起基于地理信息的物联感知,实时展示测量标志点位、使用情况等信息。
线上线下协同管护,巡查效率不断提升
厦门市测量标志在线监测管护系统平台上线前,多数测量标志点位由巡查人员每季度定期人工巡查,部分点位处于深山密林内,巡查难度大,只能一年巡查一次,异常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厦门市测量标志在线监测管护系统平台建立后,作为测量标志保护的中枢,通过与物联网云平台实现实时数据交互,对各点位实时监测、不间断保护,一旦产生预警信息,经平台自动分析研判,通过小程序“i测量标志”移动端向外业巡查员发出测量标志巡查任务,形成“双端联动”的数字化管护模式。当监测管护系统发现异常时,平台将自动推送预警和点位信息给巡查人员,便于巡查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核实、修复,还可通过移动端扫描智能井盖上增设的二维码,将测量标志当前状态与现场周围环境情况等拍照上传反馈,形成“发现—上报—核实—反馈”的测量标志全流程管理体系。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监测测量标志疑似遭破坏1441次,委派巡护管理人员现场巡查663次。
扩大社会管护参与度
厦门市在智慧测量标志的实用和美观上下功夫,将自然资源元素与城市环境融合,为城市绿地、道路增添色彩。此外,智慧测量标志井盖增设的二维码涵盖点号、点名、等级等测量标志基础信息,市民可扫描二维码通过“i测量标志”小程序查询认识测量标志基础信息或上报标志点位异常情况,异常情况经管理员核实后推送巡查人员现场处理,处理结果可通过小程序反馈上报人。截至目前,有3起异常情况由市民群众通过小程序参与上报反馈,形成了全民共同维护测量标志的良好氛围。【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