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以“青春之我”书写测绘新篇章——记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优秀青年代表
日期: 2025-05-15 17:52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在八闽大地上,有这样一支志存高远、默默奉献的青年队伍,他们以“应急先锋,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在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应急测绘保障、耕地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攻克核心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国家级荣誉,以及“省级青年文明号”“第四届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五一先锋号”等省级表彰。他们就是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测绘基准分院)。

  “分院职工大多在35岁左右,正是敢闯敢拼的年纪。青年是这支队伍攻坚克难的生力军,更是创新突破的尖兵力量。”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院长张帆介绍,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用实际行动诠释测绘精神,让青春绽放时代光华。

  卫星导航定位的追光者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位置服务云平台,依托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实时采集北斗卫星定位信息,结合特定差分定位算法,面向全省范围的各类导航定位终端和应用系统,提供7×24小时高精度位置服务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今年3月,福建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正式上线,为全省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多层次导航定位服务。这是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这一“国之重器”领域的一大突破。

  FJCORS的发展历程凝聚了该分院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的坚韧与智慧,杜仲进正是这支科研队伍的领头羊。

  出生于1986年的杜仲进,是注册测绘师,现任该分院主任工程师,2018年就担任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近年来,杜仲进主持省级重大基础测绘项目10项、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3项,取得了瞩目成绩。

  自投身FJCORS建设以来,他常背负数十公斤设备翻山越岭,深入偏远山区、踏勘无人海岛,选址建站。面对海量数据,他创新高精度算法和模型,大幅压缩北斗定位误差,制定的省级基准站建设标准,为我省乃至全国基准站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北斗技术的广泛应用,时空信息安全、高密度用户实时定位并发、复杂地形定位盲区等问题成为“卡脖子”难题。杜仲进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研制出一套基于基准站实时数据流向和访问控制的安全防护体系,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面对高密度定位并发挑战,他创新性地提出虚拟参考站技术,实现大批量用户同时精准定位;针对山区、隧道等定位盲区,他突破性地提出面向东南丘陵山地PPP-RTK关键技术,让北斗信号“翻山越岭”。

  应急测绘保障的青春脊梁

  在省测绘院应急保障分院应急测绘的前沿阵地,青年们以专业报国、用担当筑起生命防线。他们中就有这样一位青年测绘尖兵——工程师邓茗。

  “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出去工作,会带上国家应急测绘设备大鹏CW-100,翼展有5.4米。”邓茗从事测绘一线工作12年,介绍起应急测绘设备如数家珍。

  打开储物柜,一排排应急背包整齐摆放着,里面装着换洗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干应急测绘这行,邓茗早已习惯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短时间内就能提着背包和设备马上出发。

  “数据差毫厘,救灾误千里,一定要学好应急技能!”2013年,初入岗位的邓茗立下誓言。从此,他顶着烈日练习无人机操控技能,冒着寒风测试设备性能,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训练,他练就了“复杂环境精准穿行”的绝技。

  去年6月,龙岩、南平等地迎来1961年以来同期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累计雨量最大、致灾风险最高的持续性强降雨。强降雨在龙岩地区引发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地灾险情,多个乡(镇)居民区内涝,部分房屋垮塌,交通、通信和水电中断。省自然资源厅迅速派出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深入龙岩市受灾最严重的武平县和上杭县参与抢险救灾应急测绘。

  “在武平县,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快速获取31个受灾严重区域正射影像16幅、720度全景影像13处、实景三维模型3处,总计测绘面积77.49平方千米。”邓茗介绍,这些实时、准确、全面的应急测绘成果,迅速提供给当地政府,为会商研判、灾损评估、救灾重建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为救援队伍紧急搜救、道路清障、次生灾害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无人机飞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对生命的承诺。”邓茗动情地说。

  “螺丝钉”精神的践行者

  在“天地网”动态监测一线,测绘青年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数以万计的图斑内外业审核中践行“螺丝钉”精神;在高标准、高负荷的紧急任务中攻坚克难,守牢每一寸耕地。

  作为省级卫片监测和图斑内业审核负责人,林雪梅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她积极引入“AI+遥感”技术,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土地卫片监测要求的智能化技术路线,极大地提高问题图斑识别时效性和工作效率。面对传统卫片审核效率低、耗时长等难题,她创新提出网格化作业法,将人工目视扫屏面积减少30%,切实提高人工监测工作质效。她随时响应动态监测任务需求,在2023年的一次紧急任务中,她带领团队昼夜奋战,两周完成1万余宗图斑补充摸排审核任务。

  “图斑边界的毫厘之差,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卫片监测团队负责人何湛光,将严谨刻入每个环节。他自主研发质检工具,优化动态监测流程,极大降低图斑提取误判率,全流程参与“影像比对—逻辑校验—数据归档”环节,全方位把关数据质量,在守护耕地红线征程中留下坚实足迹。

  “每一个图斑都承载着守护耕地的责任”,这是内业审核负责人朱思妤的铿锵誓言。她带领团队建立“三查三核”工作法,通过“查来源、查现状、查审批”锁定问题,依托“核影像、核照片、核逻辑”精准判定,让图斑审核依据更坚实。在2023年和2024年图斑审核攻坚期,她组建“最后一公里守卫者”数据汇交小组,创新“精准分工与区域化管理的融合实践”工作模式,白天集中攻克疑难案例,夜间或周末同步质检汇交,极大提高审核效率。

  从烈日下的外业核查到深夜里的数据攻坚,这群应急测绘青年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与“螺丝钉”般的执着,牢牢守护祖国的沃土良田。省测绘院党委副书记赵金祥深有感触:“未来,省测绘院将继续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努力打造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聚焦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以奋斗之姿书写测绘新篇章。”【海峡资源报 省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