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 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贡果兴村·生态赋能——农旅双轮驱动的村庄规划实践探索
日期: 2025-06-30 17:58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规划编制好、规划管理好、规划服务好、规划实施好、公众参与好等5个方面,梳理总结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做法,形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优秀典型案例。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

贡果兴村·生态赋能

——农旅双轮驱动的村庄规划实践探索

  一、村庄基本情况

  (一)区位与自然基底

  青山村位于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东侧,距镇区2公里、城区6公里,村域面积282.73公顷,其中耕园地115.14公顷、林地119.01公顷,户籍人口2483人。村庄依董奉山东麓而建(海拔6~86米),毗邻福坊、北湖等村,兼具山林、溪流与田园景观。

  (二)历史文化与产业特色

  青山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现存宋大儒黄勉斋特祠、江夏黄氏宗祠、三元桥等历史遗存,文化脉络清晰。

  产业基础扎实,依托“青山贡果生态园”,形成龙眼种植、加工、文旅融合产业链。

  青山村先后获评“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福建省农业旅游精品示范点”“福建省最美休闲村庄”和“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规划情况

  (一)规划核心策略与实践

  1.多专业协同与精准诊断

  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风景园林专业,协同推进土地利用优化、景观设计及土地整治。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GIS分析、村民调查问卷等,精准识别村庄资源禀赋与发展诉求。

  2.全域统筹与分类指引

  规划衔接镇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等上位约束,科学划定村庄建设边界,确保规划合规性。明确“国家级森林村庄”“闽台乡村旅游基地”目标定位,聚焦古建修缮(如黄勉斋特祠)与贡果文化IP打造。

  3.数据驱动与深度调研

  规划以“三调”数据、地形图及卫星影像图等数据为基础,辅以无人机正射高清影像数据。通过现场踏勘梳理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全面掌握村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状况。深入走访与问卷调研,精准把握村民需求与发展意愿。

  4.存量挖潜与风貌提升

  聚焦村庄存量土地资源挖潜,深入调查和分析村庄低效闲置的建设用地,拆除现状简易搭盖、荒废的房屋,引导部分闲置房屋功能置换,解决村庄发展的用地需求。利用村庄闲置土地,打造村民建房集中建设区,改善村庄整体风貌。

  (二)规划成果特点和亮点

  1.规划成果形式务实高效

  青山村村庄规划最终形成“一张图”,成果尽量简洁明了。规划成果采用 “管理版”与“村民版”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确保管理可操作,村民易理解。规划成果内容包含:规划文本、图件、规划说明书、矢量数据库。

  2.规划核心理念与特点

  (1)多规合一,全域统筹

  统筹村域空间资源的配置,通过“多规合一”,将古槐镇总体规划、上一轮村庄规划等规划有机融合,从而有效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融合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分类指引,文化赋能

  立足“文化传承类村庄”的村庄分类,以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对村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深入调研,着重解决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规划内容。

  (3)底线管控,合法合规

  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避开各类管控线,做到规划合法、合理、合规。

  (4)找准定位,锚定发展

  依托优质的建筑景观要素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确定青山村规划定位:国家级森林村庄、福建省闽台乡村旅游基地、福州市旅游精品示范点。

  (5)产业融合,价值提升

  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村、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探索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青山村打造以贡果龙眼、董奉山、青山文化、特色加工为载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胜地。

  三、规划实施成效

  (一)可实施性分析

  村庄层面进行“多规合一”,确保项目符合上位规划的管控要求,保障建设项目在审批管理上的可行性。同时,全程与村两委、村民深度沟通,使规划成果真实反映村民需求,获得广泛认同。

  本次规划共形成近期建设项目6大类:包括乡村产业振兴、公共服务设施、美丽宜居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生态修复整治,投资总金额3093万元。

  (二)实施成效

  长乐区人民政府于2020年11月批复了《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村庄规划(2020-2035)》,2023年10月批复了《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村庄规划修编(2023-2035)》。近年来,村庄已实施了多个近期建设项目。

  1.产业兴旺实现百姓富

  青山村积极打响贡果特色品牌,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发展模式,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

  青山村积极建设万亩青山贡果园,将旧厂房改建为青山村综合储存仓库,为农户提供龙眼产销一条龙服务,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贡果园内有龙眼树5万余株,年产量800余吨,产值达2300余万元。

  青山村积极打造“青山贡果文化节”宣传平台,构建“旅游+农业”新型产业业态,目前游客服务中心、3A旅游公厕、景区标识牌建设、农家乐等项目均已落地,年均游客达4万人次。

  2.生态宜居绘就高颜值

  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动,改造提升村民旧房,实施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三线下地”、村庄污水管网建设等工程,有效改善凤凰溪、黄龙溪水质,守住绿水青山,实现生态蝶变。

  3.共建共享涵养好气质

  全面铺开“网格化”治理,通过科学划分网格、规范运行流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结合黄氏宗祠修缮提升、廉政文化广场建立、移风易俗等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乡韵更浓厚、乡风更醇正。

  四、规划服务

  规划团队长期扎根青山村,通过全周期技术服务保障,聚焦村民实际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重点开展村民建房指导、项目落地咨询及规划实施跟踪等专项工作。创新建立“驻村规划师+镇村协同”机制,形成“技术驻点-动态跟踪-全程指导”的陪伴式服务模式,深度融入镇村治理体系,统筹把控村庄发展方向,协助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确保规划成果有效转化。

  该模式通过专业技术力量的全周期介入,显著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一方面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落地适应性分析;另一方面构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实现技术指导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系统性提升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效促进村庄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一)经验总结

  1.认真开展驻村调研,为村庄规划奠定扎实工作基础

  团队认真开展驻村调研,坚持“四事四权”工作思路,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村庄现有建设、群众集中居住意愿等情况,切实提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与村委交流村庄产业发展、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内容,为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打下扎实基础。

  2.依托科技优势,提供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利用大疆无人机,拍摄村庄整体风貌,有助于规划人员和村民认识村庄土地构成、山水格局和景观风貌。

  3.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持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规划团队关注村庄产业发展,认真分析村域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以龙眼贡果体验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未来展望

  1.智创文旅新产业

  通过数字科技活化历史资源,建设沉浸式体验馆,数字化重现宋代书院讲学场景与古法龙眼加工工艺,打造可交互研学空间。同步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推出贡果实验室、古树云认养计划等多元业态,构建文旅融合新业态。

  2.量化生态价值

  对接碳交易市场,精准测量董奉山森林碳储量,推动生态资源市场化变现。以村内森林及水资源提升为基础,探索EOD模式,建立“青山生态认证”体系,给龙眼产业附加生态标签。

  3.区域联动发展

  联合串联龙田村(朱熹讲学遗址)、感恩村(明代书院),策划“重走勉斋路”的理学寻踪路线。协同福坊村、青桥村等村,建立标准化种植园,打造“贡果采摘”主题廊道。【厅规划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