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 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古韵新生·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样本
日期: 2025-07-29 18:37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规划编制好、规划管理好、规划服务好、规划实施好、公众参与好等5个方面,梳理总结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做法,形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优秀典型案例。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

古韵新生·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样本

  一、村庄基本情况

  前洋村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村落,在新时代的村庄规划中,被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村落坐西北朝东南,倚靠东门山、马仙岗、虎山岗,形成连绵冈峦,南面遥对金牌山。金水溪从北向南贯村而过,与西南方而来的佛殿溪汇聚流入鳌江流域。

  该村庄规划旨在通过保护与活化文化遗产,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保护开发特色典范。规划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将现代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力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前洋村有户籍人口257户1120人,常住人口300人,村域面积6393亩,其中耕地面积1025亩、林地面积4273亩。村内有集中连片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70余幢,占地面积近300亩。前洋村主要以农业为主,食用菌和水果生产为辅。

  前洋村自2018年被列入古田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以来,加快建设“五朝流韵 世外古村”为主题的文化宜居工程,保护古村落的整体性与活态性,先后获评“中国第七批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二、规划情况

  村庄规划分为管理版(管控规则、规划文本、规划图集、说明等)和村民版(规划手册、规划展板等)。规划成果进行了网站公示。在特色亮点及经验做法上,前洋村规划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模式

  创新“微改造+活态传承”路径,以“三修三留”(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修废成景;留形、留神、留人)为原则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将宗祠、古厝改造为文化展馆、非遗工坊,形成文化体验廊道,带动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策略

  构建“核心生产区+衍生体验带+功能拓展环”三级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特色农业与文旅、电商的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种植基地,延伸加工体验、研学教育等业态,形成“生产-加工-服务”的闭环链条。

  (三)弹性用地布局优化

  依据村庄发展需求划定弹性增长边界。采用“功能混合+立体开发”的模式,允许15%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旅游设施,并预留15%留白用地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四)重点深化村民参与,加强互动交流

  强调村民参与的重要性,在规划动员会、村民代表培训会、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同时,开展村庄规划公示与解读,为村民详细解读规划的编制内容。

  三、规划实施成效

  近年来,前洋村的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景区建设迈入新阶段。围绕居民点营造田园景观,菌菇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山村田园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

  新建项目严格遵循前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控制要求,持续开展传统建筑修缮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村庄公园节点建设,配套了服务站、卫生室等设施,形成多条村庄主题游线,旅游人数有了显著增长。

  四、规划服务

  做好规划的陪伴服务,严格落实驻村规划师的职责,指导村庄后续工作,协调各级部门参与村庄规划的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五、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1、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管理制度,包括民房建设制度、古民居改建制度、村容村貌提升制度,确保村庄各项建设、开发保护、生产生活、招商引资等内容有章可依;同时,落实镇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确保村庄各个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成果管理执行制度

  规划经过层层审查、各级部门充分沟通、县政府批复及入库,形成本次规划的成果及系列管理规则。论证后成果得到各级部门和村民的认同,形成村庄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3、制定规划项目行动方案

  规划遵从民意,落实了近期村庄亟需建设的项目,涵盖村民生活、产业发展、村落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项目。项目经过镇村审定,并完成了规划公示。

【厅规划处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 古田县自然资源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