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 泉州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改造项目
日期: 2025-08-25 17:44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第三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本批推广的案例具有模式创新、路径细化、场景典型三大特点,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应。本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

  泉州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改造项目

  (再开发类型:陆海统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一、项目基本情况

  晋江经济开发区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用地面积6.6351公顷,其中涉及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面积4.4282公顷,涉及土地面积2.2069公顷。该项目是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也是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的强链补链项目。晋江经济开发区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分别完成用地用海报批、统筹规划和整体建设,顺利建成投产。该项目有力弥补泉州地区高端面料整理工序的空缺,带动晋江纺织染整产业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改造主体和改造模式

  项目因涉及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搁置,整宗地长期无法开发建设,陆海无法统筹规划建设。2022年9月,国务院赋予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同意泉州市新修测海岸线向陆一侧已填成陆区域纳入试点工作,分类处置,加快开发利用。根据《泉州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晋江紧抓契机,按照要求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置,推行海域多环节并联审查,在违法用海查处后,分别完成用地用海报批、统筹规划和整体建设。2.2069公顷用地于2022年10月挂牌成交,4.4282公顷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获自然资源部备案,并于2023年2月挂牌成交,目前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

  三、低效用地再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空间更优

  通过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和陆海统筹问题,该项目新增产业空间17万平方米,厂房按照标准化设计,公共设施齐全,功能分区完善,消防设施、环保设施配备齐全,安全生产规范化,企业可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组合租赁,打造新品研发、面料实验、后整理加工、面料贸易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

  (二)产业更强

  已有28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其中审核入驻9家)。企业入驻后,项目将实现总投资12亿元,年产值4亿元,可贡献税收约1500万元。通过赋能园区产业链集聚发展,实现数智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与“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标准园区”。

  (三)品质更好

  项目由晋江市国企开发投资建设,晋江市染整行业协会指导,纺织龙头企业专业化招商运营管理,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内生产生活配套、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智慧物业保障等,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可吸收近1000人就业。

  四、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提前谋划部署

  1.统筹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在晋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保障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精准配置近中期的用地计划。同时,将围填海历史项目与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紧密结合,实现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资源统筹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

  2.促进详细规划提质增效。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涉及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晋江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用地调整事宜,主动靠前跟踪项目规划报批工作,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为项目预留规划用地,做好园区控规扩容修编,根据产业特点和园区区位情况在控规层面提高园区容积率到3.0。

  (二)优化流程,强化用海保障

  1.完善工作机制。出台《晋江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晋江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工作组,严格落实局领导包片指导责任制,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职责分工,下沉开展“单位+镇街、领导+骨干、政策+实操”的巡回服务,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服务项目报批。保持与省自然资源厅、泉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紧密沟通,选派业务骨干到自然资源部东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跟班学习,实时跟踪政策方向,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获得上级自然资源部门倾斜支持。

  2.加快处理方案备案。晋江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与上级部门紧密衔接,在自然资源部东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精准指导下,做好备案材料审查修改工作,顺利通过内业初核,线上调研会议。2022年9月21日,《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以下简称《处理方案》)取得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同意备案文件,备案图斑共23个,备案面积54.9979公顷。

  3.优化用海审批服务。推行海域多环节并联审查,精简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海域使用论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直接引用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相关结论;同步推进《处理方案》上报备案工作、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和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工作,同时提前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征求职能部门审查意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通过专班运作,积极向上对接沟通,压缩报批用时,自2022年9月21日《处理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后,12月28日取得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该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随即组织项目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功后立即开展填海竣工验收工作,及时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既确保项目用海符合国家围填海历史遗留处理政策,又加快推进企业拿证开工,节省时间约3个月。

  (三)陆海统筹,破解空间制约

  1.统筹开发利用。结合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国土空间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具体项目开发利用的陆海兼顾,谋划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选址布局。项目合理利用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4.4282公顷,2.2069公顷陆域土地建设集中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

  2.土地并宗开发。支持市场主体收购相邻多宗企业低效用地,对相邻工业用地归宗改造,不同宗地合宗时,可采取加权平均方式计算土地剩余使用年限或者按相邻宗地中最长年限申请延长土地使用年限。该项目涉及两本土地证,通过并宗解决土地使用年限不一问题,有利于统筹规划设计,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五、政策依据

  结合产业需求,通过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布局“强链补链”项目,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重要载体,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优质产业空间,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土地投入产出效益。按照《泉州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考虑陆域和海域空间,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与项目用海要素保障紧密结合,研究空间布局、违法查处、集中备案、提速审批、生态修复等工作,积极探索海域多环节并联审查、项目“模拟审批”、土地并宗开发,实现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资源保护修复和集约高效利用,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为园区产业集聚化提供有力保障,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厅利用处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