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自然资源要闻

信访总量下降31%!看龙海区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日期: 2025-08-21 18:51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pvCount}}

  “周女士您不用担心,待建设单位按方案整改到位后通过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就可以交房了。”7月22日,经漳州市龙海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周女士表示理解并签订了息访息诉协议书,该信访事项得到有效化解。

  原来,今年初,周女士向龙海局提出信访事项,反映其所购房产逾期两年多未交付。经调查,2022年12月,周女士所购买的楼盘因两栋低层商业建筑存在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未能通过规划条件核实。发现问题后,龙海局曾多次与开发商协商解决之道 ,并向周女士反馈工作进展、解释政策。目前,违建整改设计方案已经龙海局审查通过,建设单位已进场施工整改。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龙海局以“事心双解”为目标,持续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站稳人民立场,推动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保质量”,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由个案化解向系统防范的深刻转变。今年以来,已化解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59件,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信访件办理周期从平均35天缩短至25天。

  拧紧责任链条

  强化组织保障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今年4月,龙海区启动“化解信访问题、建设平安龙海”专项活动,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实行区领导“双包双挂”和信访事项“双交双办”机制,并将自然资源信访工作上升到全区重点工作高度,设立由区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常委、副区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牵头负责自然资源信访相关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龙海局迅速行动,制定并出台《自然资源领域信访化解专项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化解时限、责任单位和考核细则,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制度刚性执行。同时,严格落实“局分管领导具体抓-局主要领导负总责-重大事项报区级-信访联席总研究”四级责任机制,由区分管领导定期专题调度化解进度,研究复杂疑难案件,统筹协调跨部门难点问题。

  “信访积案化解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龙海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重点积案,龙海局实施“分级分类包案”机制,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领,实行“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一周一调度”全流程管理。同时,建立包案督导机制,通过实地走访、部门会商等方式解决突出问题。截至目前,该地已化解历史积案18件。

  完善制度体系

  推动系统治理

  早在“化解信访问题、建设平安龙海”专项活动开展前,龙海局便持续健全自然资源领域信访工作机制,持续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龙海局依据《信访工作条例》和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信访事项分类处理清单》,制定自然资源领域信访事项分类处置规程,将信访问题划分为五大类,配套“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明确每类问题的办理流程、责任主体与办结时限,进一步厘清信访、诉讼、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受理范围,有力推动分类处置规范化。

  “如今,各类信访事项的办理、解决都有明确、清晰的规程,这使得信访工作人员能更有效地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龙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自然资源领域信访突出问题,该局还制定了业务培训与政策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答复精准度,减少重复信访。

  解决信访事项,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多元调解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共治、融合发力。近年来,龙海区不断完善多元协同机制,联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社保、司法等部门,建立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信息共享、联合处置、结果反馈等流程,将政策解释、协商调解、法律途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

  港尾镇汤头村、卓岐村在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中,因村级收集的材料不齐全、信息不准确,导致办理受阻。对此,龙海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多次联合指导镇、村梳理排查、补充材料并解读相关政策,推动问题化解。最终,汤头村222户706人、卓岐村1212户2871人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申请手续,分别于去年8月、9月通过龙海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审核。

  在着力化解问题的同时,强化源头预防同样重要。龙海局梳理存在症结,制定自然资源领域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建立“月度排查+重点核查”机制,开展“送法下乡”“以案释法”活动。对于重大项目征地,落实征地前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提前排查隐患,实现“未访先防”。

  “现在,当群众遭遇土地纠纷等问题时,更多人知晓如何理性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了。”龙海局法制股负责人说,群众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持续提升,“信访不信法”的思维模式正逐渐转变。

  提升服务效能

  筑牢民心工程

  “领到红本本,我的心里踏实多了,感谢你们的耐心帮助。”去年10月24日,在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新村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证仪式上,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的村民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前,东马村为缓解交通不便与自然灾害威胁的双重压力,从地处龙海偏远山区的革命老区,搬迁至程溪镇镇区附近环境宜人的安置点。然而,宅基地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始终困扰着村民们。

  龙海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安置区进行实地勘察,逐栋走访了解房屋的信息,并与村民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惑。同时,加强镇村合作,简化办事流程,开展联审联办服务。随着439宗不动产权证书顺利发放至村民手中,我省最大整体搬迁村宅基地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为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龙海局持续畅通诉求反映渠道,一方面深化“四下基层”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另一方面,打通“线上+线下”双通道,依托自然资源部信访系统、省信访系统、12345服务便民热线、“平安漳州e家”等平台,设立“三级值班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轮驻龙海区综治中心,全天候响应群众诉求。在处理群众诉求时,坚持群众诉求“有理推定”、问题解决“有解推定”、自身不足“有责推定”,以心换心力促“事心双解”。

  “问题真解决,群众才能真满意。”龙海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持续强化监督提效,大力推行“阳光信访”模式,通过电话、短信、书面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反馈诉求处理结果。对于群众“不满意”的答复,启动复核程序,力求把问题解决得更彻底,让群众更认可。

  以“分类施策+源头治理”破解共性难题,以“多元协同+监督提效”提升服务效能,将“听民声、尊民意、顺民心”贯穿始终——这便是龙海局在自然资源领域信访工作中下的“绣花功夫”。【厅执法处 龙海区自然资源局 海峡资源报】

附件下载